编号
zgly000061077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化工污染河流沿岸植物对砷、汞的累积作用比较
学科分类
220.10;林业基础学科
作者单位
沈阳大学//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与资源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09,18(3)
页码
851-855
年份
2009
分类号
X173
关键词
砷
汞
累积
化工污染
五里河
文摘内容
采集葫芦岛市五里河沿岸9种常见植物,测定植物及植物根土中的汞砷质量分数,研究了汞、砷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利用迁移系数、富集系数探讨了植物对砷、汞的吸收与富集作用以及可能的耐受机制。结果表明,植物对砷、汞的吸收与富集,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的类型以及距离污染源的远近而不同。植物根部砷、汞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34mg·kg-1和0.583mg·kg-1;植物叶部砷、汞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888mg·kg-1,0.150mg·kg-1叶汞质量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水蓼,芦苇,鬼针草,曼陀罗,三棱草,苍耳,稗草,滨藜,辽东蒿;根汞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三棱草,曼陀罗,滨藜,稗草,辽东蒿,芦苇,鬼针草,苍耳,水蓼;叶砷质量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水蓼,滨藜,鬼针草,苍耳,芦苇,三棱草,曼陀罗,稗草,辽东蒿。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tr.)、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滨藜(Atriplex patens)对砷的吸收、富集效果较好;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对汞的转移能力较强。芦苇、鬼针草、水蓼等植物向地上部转移As、Hg的能力较强,可选做植物提取方式的污染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