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编号 zgly000049654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作者 王翠芳  孙正义  夏亚一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 

母体文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年卷期 2007,11(2)

页码 297-300

年份 2007 

分类号 R363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类/代谢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疾病模型  动物 

文摘内容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分析其与神经修复的关系。
方法: 实验于2006—02/05在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 分为空白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损伤组(n=30)。损伤组采用Allen法制成急性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 3,5,7,10d麻醉下处死。假手术组仅实施手术不行打击, 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均在实验初处死。对各组大鼠在处死前以改良的Tarlov评分检测行为及肢体运动功能, 观察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后肢的活动、肌力等, 以此评定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各组各时间点脊髓灰质中阳性反应细胞并测其灰度值,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脊髓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结果: 纳入动物数量为36只, 损伤组死亡4只, 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2只。①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d改良的Tarlov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 损伤后10d高于损伤后1d(P〈0.01)。但评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②损伤后1d肉眼可见脊髓组织肿胀明显, 软脊膜紧绷。光镜下可见中心灰质血管破裂。白质神经纤维水肿, 轴突与髓鞘之间间隙增大, 1d后肿胀逐渐加重。损伤5d后脊髓肿胀逐渐消退, 10d后轴突及髓鞘已退变成空泡。③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灰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甚少。损伤组1,3,5,7, 10d表达增加, 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5.38±4.51), (163.15±5.98), (196.28±6.57), (217.42±2.36)。(228.36±2.62)。(248.31±3.47)(245.28±3.87)。P〈0.01]。
结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 提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可能参与损伤后神经的修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