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的中性粒细胞活性



编号 zgly000044824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的中性粒细胞活性

作者 祁亚斌  吴小涛  付文芹  王刚  赵梓汝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 

母体文献 中国临床康复 

年卷期 2006,10(28)

页码 91-93

年份 2006 

分类号 R651.2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过氧化物酶  疾病模型    动物 

文摘内容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轻重度脊髓损伤后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 探讨中性粒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于2005-07/10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102只,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 不损伤脊髓), 轻度损伤组, 重度损伤组, 各组34只。采用Allen’s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 12, 24, 48h, 1周测定脊髓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于术后24h, 1周进行斜板试验, 将大鼠纵轴与斜板纵轴一致, 斜板每次升高5°, 记录大鼠能停留5s的最大夹角。于术后24h, 1周进行BBB评分, 将动物置于直径2m的平面光滑场地自由活动, 观察后肢的关节活动、步态等运动功能4min。于术后24h。1周取手术区脊髓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纳入动物102只, 2只因初次麻醉效果不佳而加大麻醉剂量, 于术后4h内死亡, 随即补上。①假手术组术后3h脊髓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为(30.19±1.22)nkat/g, 以后各时间点均维持在此水平; 轻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伤后3h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即明显升高[分别为(41.24±1.08), (43.48±3.28)nkat/g,P〈0.01], 伤后24h达到峰值[分别为(53.46±4.42), (73.76±4.15)nkat/g,P〈0.01], 然后逐渐下降, 术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重度损伤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术后12, 24。48h较轻度损伤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假手术组大鼠斜板试验能停留5s的最大夹角均在55°以上, 重度损伤组术后24h、1周斜板试验与轻度损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24h分别为(30.68±3.87)°, (37.73±2.55)°; 术后1周分别为(36.25±5.18)°, (45.63±4.17)°, P〈0.01]。BBB评分假手术组均为21分, 轻度损伤组评分明显减少, 术后24h为2—4分, 1周为8-10分(P〈0.01); 重度损伤组术后24h和1周评分更低, 分别为0-2分和2—4分, 与轻度损伤组比较两个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正常, 未见肿胀、坏死、空泡等改变。脊髓损伤后24h见局灶性出血、神经元肿胀、变圆、核固缩、碎裂。尼氏小体淡染或消失。损伤后1周显示神经元减少, 可有空泡形成。轻度损伤组术后24h, 1周均较重度损伤组病理改变轻。
结论: 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活性的高低有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