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097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60;森林生态学
作者 刘国华 马克明 傅伯杰 关文彬 康永祥 周建云 刘世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3(9)
页码 1757-1764
年份 2003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灌丛 岷江 干旱河谷 土壤水分
文摘内容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 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 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 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 达11554.2kg·hm^-2, 其次是橙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丛, 分别为7144.7kg·hm^-2和7213.1kg·hm^-2, 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 仅为1407.2kg·hm^-2, 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 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水分等等; (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 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其核心区, 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的低海拔地区, “焚风”作用相对较强, 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 随着海拔的升高, “焚风”作用不断降低, 土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其影响的海拔范围更大, 因而, 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由此可见, 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 低海拔地区灌丛植被受人类干扰活动的频度较大, 也是导致其地上生物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