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82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作者单位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
2022,35(1)
页码
182-189
年份
2022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南亚热带
生产力
生物量模型
成熟林
林下植被
文摘内容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