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697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人工干预对山坡退化林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影响——以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为例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19年02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714.7
关键词
坡地
退化林地
等高反坡阶
自然恢复
文摘内容
通过在云南省昆明市松华坝水库迤者小流域山坡退化林地设置样地,研究人工干预条件下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减少该区域水土流失和恢复退化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布设有等高反坡阶的样地和对照样地各3块,在2017年雨季末期对6块样地进行植被调查,计算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模型拟合法对物种重要值进行排序,分析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同时按坡位采用三点随机采样法采集0~40 cm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因子测定,并结合CCA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讨植物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等高反坡阶样地中植物物种Margalef丰富度(1. 09)、Pielou均匀度指数(0. 87)、Shannon-Wiener指数(1. 67)和Simpson指数(4. 49)较对照样地高出2. 51%~9. 00%,其最优种重要值增至25. 49,草本优势种由低矮的禾本科转变为更占生态位空间的菊科。2) 0~40 cm表层土壤总孔隙度(50. 48%)、含水率(20. 45%)、全氮(4. 47 g/kg)、全磷(3. 99 g/kg)和速效钾(67. 64 mg/kg),较对照样地均有所提高。3)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含水率、有机质、全氮以及全磷质量分数是影响山坡退化林地植物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布设等高反坡阶7年后,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的改变可能是不同样地间植物群落表现出差异的原因之一。总体来说,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在时间尺度下能通过改变土壤因子,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组成,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