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棉铃虫风险发生区的确定与评估



编号 zgly000032194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棉铃虫风险发生区的确定与评估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王正军  李典谟  谢宝瑜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3(12)

页码 2642-2652

年份 2003 

分类号 Q968  S435.622 

关键词 棉铃虫  风险发生区  确定  评估  GIS  地统计学方法 

文摘内容 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 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就某一阈值的风险区、某一阈值的发生概率地图进行了探讨, 并对该地区棉铃虫二代卵发生的历史数据(1980~1997)进行了空间模拟, 在此基础上得到风险发生区和高风险区地图。二代棉铃虫卵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重发生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 而轻发生区位于东北部, 从东北至西南, 棉铃虫发生程度趋于加重, 其中西部的阜平县、曲阳县、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等地以及南部的邯郸市、磁县、临漳县、魏县等地发生最重, 属于二代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 而东北的遵化市、玉田县、丰润县、唐山市、丰南县等地最轻。通过对风险发生区与各个影响因子如气象、耕作制度、高程、一代蛾量等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认为影响棉铃虫发生的主要因子为气象因子, 包括温度与降雨。就二代卵而言, 主要影响因子为6月降雨量的大小, 其次为耕作制度如小麦、棉花种植比例和一代蛾量。此外, 环境因子如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大小也对棉铃虫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认研究区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重发生区及中偏重发生区)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即海拔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有较多沙土、自然植被覆盖率高、小麦种植比例较高、降雨偏少、温度较高、湿度较低、一代蛾量较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