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生境和地理因子对樟树种子性状及结构模型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495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生境和地理因子对樟树种子性状及结构模型的影响

作者 张雷  金志农  黎祖尧  李晓霞  李芳  张艳华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92.23 

关键词 樟树  种源地  生境因子  种子性状  结构模型 

文摘内容 为了揭示樟树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生境和地理因子对种子性状和结构的影响,采集樟树主要分布区内7省41县(市)164棵樟树种子,调查每棵母树生长地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和生长环境,测量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体积、种皮厚度、千粒重和比重,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种子性状及与生境和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对种子结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樟树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和千粒重之间相互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比重与高度和千粒重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度和种皮厚度之间显著正相关。(2)对种子体积和千粒重影响最大的是种子宽度,其次是种子长度,种子高度对体积的影响比较小;经度和海拔对种子性状的影响较大,纬度和土层厚度相对较小;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种子显著比西部地区的种子大而且重;海拔越高,种子比重越小;不同地域和生境中种子的结构模型差异较大,中部地区、海拔500 m以下或土层50 cm以上地段,种子的体积和千粒重与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而在其他区域,与种子体积和千粒重有显著线性回归关系的形态指标各不相同,东部是种子长度和高度,南部是种子长度和宽度,西部是种子宽度,北部是种子宽度和高度,海拔500 m以上是种子宽度,土层50 cm以下是种子长度和高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