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6987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天水市退耕还林(草)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
甘肃省天水市林业局
母体文献
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
2010(30)
页码
16980-16983
年份
2010
分类号
S151.9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造林模式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有机碳
甘肃省天水市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改善土壤的差异和机理。[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3种造林模式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水稳性团粒组成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农田对照相比, 退耕还林(草)3种造林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地高; 0—20cm表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地高, 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低; 0~20cm表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地低, 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高; 各土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农田; 土壤有机碳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说明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3种造林模式中以乔草型效果为最好。[结论]实施7年退耕还林(草)后, 与农田相比, 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