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编号 zgly00015329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作者 闫光松  张涛  赵峰  王思凯  杨刚  王妤  章龙珍 

作者单位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6年11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931.1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长江口  营养级  δ13C  δ15N 

文摘内容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长江口采集到33种鱼类和9种无脊椎动物,分析了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组成与营养级结构。结果表明:长江口常见渔业生物的同位素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5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9.26‰15.39‰和-29.78‰-14.25‰;无脊椎动物δ15N和δ13C值范围分别为7.73‰13.53‰和-22.22‰-14.84‰。以底栖动物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作为基线生物,计算出各物种相应的营养级,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494.60,属于3个营养级,其中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营养级最高(4.60±0.02),杂食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营养级最低(2.49±0.02);无脊椎动物营养级范围是2.003.84,属于2个营养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高(3.84±0.02)。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3种鱼类不同体长的营养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随鱼体体长的增加营养级均有相应增大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鱼类生长及其摄食习性发生变化导致其营养级也随之发生改变。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长江口水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为渔业资源开发及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