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5842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东科技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28(7)
页码
3027-3034
年份
2008
分类号
Q178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
长江口
文摘内容
于2005~2006年进行的4个航次调查中,分别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取样工作。4个航次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30种,其中包括软体动物122种,多毛类83种,甲壳动物67种,棘皮动物23种,底栖鱼类28种,以及其它类群7种。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6.4±22.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2.8±2.3)g/m^2,平均香农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72±0.16、1.37±0.19、0.64±0.04。研究表明,调查区内的底栖生物自西向东、由近岸向外海大致可分为3个等级:在最西侧的口内水域与杭州湾,底栖生物种类组成最为单调,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结构极为脆弱;在紧邻该底栖生物贫乏带的东侧,也就是口外水域与舟山海区,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呈现复杂化,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显著好于口内水域及杭州湾;在调查海域东南侧的近海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最为稳定。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口冲淡水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生物量未出现明显变化,其值在20g/m^2左右变动,但各生态类群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显著更替。个体较小、生长周期较短的多毛类取代个体较大、生长周期较长的棘皮动物,成为目前冲淡水区最重要的优势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