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



编号 zgly00003410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

学科分类 220.1030;森林水文学

作者 胡建忠  李文忠  郑佳丽  张春霞  李雪萍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母体文献 山地学报 

年卷期 2004,22(4)

页码 492-501

年份 2004 

分类号 S715.2  S718.56 

关键词 植冠层  截留量  退耕还林还草  人工植物群落  祁连山南麓 

文摘内容 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 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 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 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较早、平均年龄约10a以上的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几种人工群落, 它们的林冠截留量较高, 平均达1.93mm, 为当地3种截留量最高、林龄50a之上天然群落的61%。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中国沙棘等退耕地人工群落的截留量, 基本上显示出与林龄之间呈线性或Cubic、Quadratic正相关关系。在植物群落分层截留、消化吸收降雨的这一空间垂直序列中, 植冠层截留量虽然较低, 平均仅1.29mm(0.25~2.38mm), 但植冠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减轻、缓冲雨水直接打击地面, 改变降水的侵蚀性危害, 而这些作用要远远高于截留量自身的区区数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