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山西霍山植被分类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编号 zgly00015796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山西霍山植被分类及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作者 闫明  毕润成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09年03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Q948.15 

关键词 山西霍山  演替阶段  群丛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关性分析 

文摘内容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山西霍山植被群落(12个样地56个样方)进行分类,并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用TWIN-SPAN法可将56个样方划分为10组,命名为10个群丛:山核桃+毛白杨-虎榛子-唐松草群丛(Ⅰ)、山核桃-虎榛子-白莲蒿群丛(Ⅱ)、车前+艾+乌头群丛(Ⅲ)、山核桃+油松-土庄绣线菊-细秆羊胡子草群丛(Ⅳ)、油松-绣线菊-细秆羊胡子草群丛(Ⅴ)、油松-沙棘-白茅群丛(Ⅵ)、辽东栎+山核桃-黄刺玫-细秆羊胡子草群丛(Ⅶ)、华北落叶松-鹅耳枥-蛇莓群丛(Ⅷ)、山梅花-石防风群丛(Ⅸ)和绣线菊-白茅群丛(Ⅹ)。10个群丛可划分为6个演替阶段:弃耕地先锋群落阶段(群丛Ⅲ)、草本群落阶段(群丛Ⅹ)、灌木群落阶段(群丛Ⅸ)、先锋乔木群落阶段(群丛Ⅰ和Ⅱ)、混交林过渡群落阶段(群丛Ⅳ、Ⅴ、Ⅵ和Ⅷ)和顶级群落阶段(群丛Ⅶ)。随着演替的进行,霍山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呈增加的趋势,并在演替的中后期(混交林过渡群落阶段)达到最大值;而在不同的演替阶段,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余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说明山西霍山植被演替序列完整,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