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



编号 zgly00016858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江淮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较

作者 孟宇辉  金文俊  董召荣  温永康  梁飞  丁凤磊  吴小文  宋贺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试验室  合肥市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9年11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344.1  F326 

关键词 种植模式  产量  积温利用率  养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文摘内容 江淮地区是中国主要的二熟制耕作区,水旱轮作是该区典型种植模式。本研究依托安徽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基地,设置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和休闲-水稻3种种植模式,比较了2016—2018年不同模式作物周年产量、积温利用率、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稻模式周年平均产量比油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4018和5767 kg·hm-2;三种模式水稻季产量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平均产量是油菜的3倍以上;在经济效益上,麦稻模式的净收益最高,平均净收益比油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6246和5182元·hm-2,增幅分别为59.69%和44.95%;受气候、病害影响,油稻模式年季间收益相差较大;在积温利用上,油稻模式的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麦稻模式和休闲-水稻模式分别高9.98%和39.33%;在养分利用方面,麦稻模式的养分利用效率最低,其氮磷钾的两年平均养分平衡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模式,休闲-水稻模式的氮素利用率最高,油稻模式的磷钾利用率最高。综上,在经济效益方面,油稻模式显著低于麦稻模式,但油稻模式的有效积温利用率高,环境风险小。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是促进油稻模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冬季闲田光热浪费严重,亟待筛选出适应力强、环境友好的冬季填闲作物。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