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和草原化草甸CO2通量动态及其限制因子



编号 zgly000157699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和草原化草甸CO2通量动态及其限制因子

作者 柴曦  李英年  段呈  张涛  宗宁  石培礼  何永涛  张宪洲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CO2通量  温度  土壤含水量  涡度相关 

文摘内容 高寒灌丛草甸和草甸均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在生态系统碳通量和区域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对其碳通量动态的时空变异还缺乏比较分析,对碳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异的主导影响因子认识还不够清晰,不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碳通量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该研究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北站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原腹地当雄站高寒草原化草甸年降水量相近的5年(2004–2008年)的涡度相关CO2通量连续观测数据,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P)及其组分,包括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年际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灌丛草甸的CO2通量无论是季节还是年际累积量均高于草原化草甸,并且连续5年表现为碳汇,平均每年NEP为70 g C·m–2·a–1,高寒草原化草甸平均每年NEP为–5 g C·m–2·a–1,几乎处于碳平衡状态,但其源/汇动态极不稳定,在2006年–88 g C·m–2·a–1的碳源至2008年54 g C·m–2·a–1的碳汇之间转换,具有较大的变异性。这两种高寒生态系统源/汇动态的差异主要源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因为NDVI无论在年际水平还是季节水平都是NEP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次,灌丛草甸还具有较高的碳利用效率(CUE,CUE=NEP/GPP),而年降水量和NDVI是决定两生态系统CUE大小的关键因子。两地区除了CO2通量大小的差异外,其环境影响因子也有所不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的通径分析表明,灌丛草甸生长季节CO2通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温度,NEP和GPP主要受气温控制,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而草原化草甸的CO2通量多以季节性干旱导致的水分限制为主,其次才是气温的影响,受二者的共同限制。此外,两生态系统生长季节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GPP和5 cm土壤温度的直接影响,其中GPP起主导作用,非生长季节生态系统呼吸主要受5 cm土壤温度影响。该研究还表明,水热因子的协调度是决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和NEP的关键要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