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铁氧化物与磁化率演变特征



编号 zgly000156657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铁氧化物与磁化率演变特征

作者 黄来明  邵明安  陈留美  韩光中  张甘霖 

作者单位 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1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153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时间序列  铁氧化物  磁化率  成土母质 

文摘内容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不同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形态铁氧化物和磁化率随成土时间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灰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0120 cm土体中全铁(Fet)、游离铁(Fed)和游离度(Fed/Fet)随时间序列演变均逐渐增加,050 a内Fet、Fed和Fed/Fet增加速率分别为3.2 t hm-2 a-1、1.2 t hm-2 a-1和0.04%a-1,501 000 a内Fet、Fed和Fed/Fet增加速率分别为0.1 t hm-2 a-1、0.15 t hm-2 a-1和0.01%a-1;而酸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0120 cm土体中Fet、Fed和Fed/Fet随时间序列演变均逐渐下降,060 a内Fet、Fed和Fed/Fet下降速率分别为0.2 t hm-2 a-1、0.5 t hm-2 a-1和0.03%a-1,60300 a内Fet、Fed和Fed/Fet下降速率分别为0.9 t hm-2 a-1、1.2 t hm-2 a-1和0.06%a-1。土壤pH、Eh、以及外源铁输入与土体内铁淋失的相对强度是控制不同母质水耕人为土中铁氧化物转化速率与途径的主要因素。石灰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中不同磁学指标随时间演变分为三个阶段:050 a内表现为质量磁化率(MS)、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软剩磁(IRMs)的急剧降低;50300 a内表现为MS、SIRM和IRMs的持续、缓慢降低以及硬剩磁(IRMh)的相对稳定发展;3001 000 a内表现为MS、SIRM和IRMs的持续、缓慢降低以及IRMh的快速下降。酸性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020 cm和20120 cm土壤中磁学指标演变呈现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060 a 020 cm内MS,SIRM和IRMs的急剧降低,IRMh具有明显增加;而20120 cm内MS、SIRM和IRMs缓慢下降,IRMh明显降低。60300 a 020 cm内不同磁学指标变化幅度均很小,而20120 cm内IRMh相对比较稳定,MS、SIRM和IRMs在种稻150 a后快速下降。淹水还原条件下亚铁磁性矿物的破坏是不同母质水耕人为土演变过程中磁性衰减的主要机制。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