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2939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联
作者
白天道
余春兰
甘泽朝
赖海荣
杨隐超
黄厚宸
蒋维昕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12)
页码
1224-1235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91.257
关键词
细叶云南松
球果性状
种子性状
地理变异
生态适应性
遗传资源
文摘内容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是分布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一个云南松变种,其自然生境独特,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该研究以分布于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沿线的8个细叶云南松天然种群为材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巢式方差分析比较种群间及种群内种实性状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及典型相关分析探究种实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最后对种群进行主成分聚类和Mantel检验,揭示其种实性状地理变异模式。结果显示:细叶云南松11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变异丰富。种实性状以种群内变异为主(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18.65%),球果性状种群间分化(24.22%–39.88%)高于种子及种翅性状(4.14%–13.80%),表明球果性状受到更强的环境选择。尽管部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但整体上种实性状与经纬度、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受到地理隔离、湿度和温度的协同选择作用,使其能较好适应干热环境。主成分聚类将参试种群划分为3类,位于东部的罗甸伍家坟(WJ)、罗甸大亭(DT)种群聚为一类,其种实形态较大,位于西南部的兴义坝汪(BW)种群单独一类,其种实形态较小,其他种群聚为一类,种实形态介于前两类之间。总体上,种实性状值有自西向东递增的趋势。Mantel检验表明,参试种群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主要体现为渐变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