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4665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饵料、盐度和温度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21)
页码 8628-8639
年份 2022
分类号 S43
关键词 刺巨藤壶 饵料 盐度 温度 无节幼虫 金星幼虫
文摘内容 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是沿海污损生物的优势种,也是沿岸居民常食用的海鲜之一。为探究刺巨藤壶幼虫室内培养的适宜条件,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实验方法,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盐度(18、22、26、30、34、38和42)和温度(14℃、18℃、22℃、26℃、30℃和34℃)等生态因子对刺巨藤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Ⅵ期无节幼虫存活率、Ⅵ期无节幼虫发育时间、金星幼虫存活率、金星幼虫发育时间和金星幼虫体长等为观察指标。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均设置5×10^(4)个/mL、10×10^(4)个/mL、20×10^(4)个/mL、40×10^(4)个/mL和8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设置2.5×10^(4)个/mL、5×10^(4)个/mL、10×10^(4)个/mL、15×10^(4)个/mL和20×10^(4)个/mL 5个密度梯度。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低密度组刺巨藤壶幼虫均不能发育至金星幼虫,而达到一定的藻密度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幼虫发育时间随藻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幼虫存活率和金星幼虫的体长一般随藻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中肋骨条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1.33%、金星幼虫体长681.43μm;牟氏角毛藻8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高达43.67%、金星幼虫体长668.39μm;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最适密度是40×10^(4)个/mL和80×10^(4)个/mL。亚心型扁藻20×10^(4)个/mL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仅14.33%、金星幼虫体长仅554.60μm,因此亚心型扁藻不是培养刺巨藤壶幼虫的适宜饵料。除18盐度组幼虫只能发育到Ⅳ期无节幼虫外,22—42各盐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到金星幼虫阶段,30盐度组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35.67%;幼虫发育时间各盐度组相差不大;在22和26低盐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6—34盐度是幼虫发育的适宜盐度。14℃和34℃温度组幼虫最多发育到Ⅴ期无节幼虫,18—30℃各温度组的幼虫均能发育至金星幼虫阶段,22℃的金星幼虫存活率最高为50.67%;随着温度的提高,幼虫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在18℃低温培养下,金星幼虫的体长相对较长。22—26℃是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总之,在合适的藻类密度、盐度和温度条件下,在室内培养刺巨藤壶无节幼虫一般在8 d可达金星幼虫阶段,金星幼虫的存活率可达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