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编号 zgly000028864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作者 李剑泉  赵志模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2,22(9)

页码 1478-1484

年份 2002 

分类号 S186  Q959.226 

关键词 拟水狼蛛  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  行为学  稻田 

文摘内容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 第4代不完整, 以第2代历期最短, 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 以成蛛或幼蛛越冬; 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 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 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 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 属游猎型蜘蛛, 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 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 受惊时, 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 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 卵囊含卵量25-130粒, 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 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 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 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 平均3d; 卵期9-15d, 平均11.4d; 幼蛛期57-133d, 平均81.6d; 成蛛期128-186d, 平均140d左右, 雌蛛较雄蛛长24-51d, 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 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 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 平均42.7d。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