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7268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喜马拉雅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作者单位 西藏农牧学院农学系 西藏农牧学院生物中心 西藏农牧学校
母体文献 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 2006,22(9)
页码 383-386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58.1
关键词 喜马拉雅狼蛛 生物学 行为学 生态学 青稞地
文摘内容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蜘蛛优势种喜马拉雅狼蛛Lycose himalayaensis Gravel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记载了喜马拉雅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喜马拉雅狼蛛在西藏林芝地区1a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中旬即由田边草丛向青稞地内迁移,在青稞作物全生育期间出现2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性凶猛,常游猎在植株、陆地、草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蚜虫等多种青稞害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其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5次,卵囊含卵量20~60粒,平均40粒。平均孵化率89.8%.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4~7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6~7次,出卵囊前至少蜕皮1次。喜马拉雅狼蛛的产卵前期3~7d,平均5d;卵期11~17d,平均14d;幼蛛期65~142d,平均98.6d;成蛛期112~168d,平均115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0~45d,平均34.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18.4%~51.3%,平均达31.8%.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3~52d,平均36.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