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不同刈割频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52801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刈割频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及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 万志强  杨九艳  谷蕊  闫玉龙  梁艳  杨劼  高清竹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试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17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812 

关键词 刈割频度  群落特征  土壤营养元素  大针茅草原 

文摘内容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基质,对植物群落动态有显著的影响。刈割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除放牧外最重要的利用方式。研究不同刈割频度对典型草原区群落特征和若干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土壤因子与群落特征的相关性,旨在得出对群落多样性最有利并最适宜生产利用的刈割频度。研究区设置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部以大针茅建群的典型草原;在2009—2013年进行不同频度的刈割处理,共设置处理,一年两次刈割、一年一次刈割、两年一次(割一年休一年)刈割、围封,在2013年8月采集测定土壤养分的样品。刈割对群落多样性影响显著,割一年休一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0.05);不同频度刈割下,一年两次刈割处理下土壤20—30cm和30—40cm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频度刈割处理下土壤中的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一年两次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元素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ichness指数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割一年休一年刈割处理下土壤元素含量呈现更好的状态,结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产利用的角度,割一年休一年为最合理的刈割频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