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6874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各库大小及分解动态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08,22(1)
页码
91-95,179
年份
2008
分类号
S153.621
关键词
下蜀黄土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有机碳
分解速率
文摘内容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以下蜀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天然林地、新早地和老早地土壤不同土层有机碳各库大小和分解动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更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蜀黄土上发育的黄棕壤表层、中层和下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大小分别为7818.34~9242.30mg/kg,3093.66~3338.59mg/kg,2337.27~3188.40mg/kg。各碳库占总有机碳比例及平均驻留时间为:活性碳库0.41%~3.81%,平均驻留时间3~40天;缓效性碳库23.23%~79.11%,平均驻留时间5~24年;惰性碳库18.11%~74.80%。土地利用类型从天然林地-新旱地-老早地转变导致各层土壤缓效性碳库减小,中层惰性碳库增大,随着早地耕作时间增长这种趋势越明显。根据呼吸培养结果发现土壤有机碳分解具有前期快速分解和后期稳定分解两个阶段,快速分解期为活性碳平均驻留时间。研究表明,早地土壤较之天然林地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只要合理管理与耕作,早地将是一个巨大的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