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5032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偏肿栓菌产锰过氧化物酶条件优化
学科分类
220.5540;木材学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11,47(8)
页码
88-94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18.81
关键词
偏肿栓菌
木质素降解酶
锰过氧化物酶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文摘内容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用4种不同的底物处理方式,对白腐菌偏肿栓菌在28℃下进行静止培养,得到不同时间内的培养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在470,420,310nm处对于2,6-二甲氧基苯酚(2,6-DMP)、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藜芦醇(VA)的氧化作用后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其木质素降解酶系统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产生的依据。结果表明: 偏肿栓菌可产生MnP(必须在Mn2+存在的条件下)和漆酶(不依赖于Mn2+),但不产生LiP;在培养液内添加底物木屑和2,6-DMP后可显著提高2种酶的分泌量。在此基础上,用含Mn2+和青杨木屑的LNAS培养基对偏肿栓菌在30℃下静止培养作为初始培养条件,然后采用2次正交试验和多种单因素试验对偏肿栓菌产MnP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在试验设定的因素和水平范围内的最优组合是培养液果糖浓度为5g.L-1、酒石酸铵浓度为15mmol.L-1、锰离子浓度是200μmol.L-1、吐温-80浓度为0.25mL.L-1,MgSO4.7H2O浓度为0.35g.L-1、矿质元素溶液和维生素溶液加入量分别为10和1mL.L-1;培养液pH值4.5;培养温度27℃;150r.min-1摇瓶培养条件下装液量为110mL。酶活可达314.52U.L-1,比优化前提高8.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