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55888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二氧化碳逸出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头道拐水文站为例
作者
李凌宇
于瑞宏
田明扬
胡海珠
张笑欣
冉立山
杨现坤
吕喜玺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22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P332
P343.1
关键词
二氧化碳逸出通量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黄河头道拐
文摘内容
河流连接着海洋碳库和陆地碳库,河流碳逸出是全球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黄河上游和中游分界点—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Li-7000静态箱法监测了断面4个采样点在2013—2015年期间四季的CO2逸出通量(FCO2),并分析了FCO2时空变化规律。基于研究断面主要水文和水化学指标的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结果,探讨了FCO2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断面FCO2介于14—186 mol m-2a-1,平均值为84 mol m-2a-1;水体CO2分压(p CO2)介于467—2101μatm,平均值为995μatm;DOC浓度介于2.7—13 mg/L。FCO2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FCO2为全年最大456 mmol m-2d-1,冬季最小33 mmol m-2d-1。FCO2在4个采样点的空间差异显著:河道右岸S4点处最大为392 mmol m-2d-1;河道中部S2和S3点基本相同;河道左岸S1点最小为86 mmol m-2d-1。FCO2与河道流速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p CO2中等相关,与p H负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对于该研究断面河道流速较p CO2对FCO2的贡献更大。本研究较为精细地探讨了头道拐断面的水体CO2逸出规律,表明即使在同一河道断面,FCO2也可能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流速较大处的FCO2较大,因此在野外监测FCO2时需要在河道断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特别是较大的河流。研究结果为黄河中上游CO2逸出量评价和河道断面FCO2监测点的布设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