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3474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与典型植被的生态需水量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Alterra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re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8年11期
年份 2008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蒸散量 生态需水 遥感
文摘内容 蒸散量(ET)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水资源的主要消耗项,包括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以及裸土蒸发等。植被生态需水是为了保证植被生态系统能够健康维持并确保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而必须消耗的一部分水量。准确地估算湿地蒸散量、研究植被生态需水量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应用MODIS的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数据与常规气象数据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蒸散量的遥感估算模型SEBS模型估算了晴天条件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日蒸散量,采用HANTS算法插补了非晴天条件下的日蒸散量,从而得到2001~2005年的该湿地年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并对蒸散量进行验证和分析。结合该地区典型植被生态需水量与植被蒸散耗水量,估算了2001~2005年的生态补水量。结果表明:与实测值相比,遥感估算月蒸散量的均方差RMSD为16.4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D是11.9%,两者基本一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的蒸散量在空间分布上以水体及周围地区、滨海滩涂、黄河故道以及黄河两岸沼泽湿地等的蒸散量较高,居民地蒸散量较低。蒸散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季节变化呈单峰型,以5、6、7月份蒸散量最大,月蒸散量在110~120mm之间。2001~2005年期间,每年至少有40%面积的芦苇沼泽和60%面积的芦苇草甸水分供应不足,植被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尤其2002年较为严重,2004年以后情况有所改善。2002年芦苇的生态补水量最大,在9.9×107~3.19×108m3之间,而2004年的生态补水量最小,在3.0×107~2.39×108m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