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45935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期的生境选择特征
作者
张明春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周世强
黄金燕
刘巅
周小平
作者单位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19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865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新笋密度
竹子密度
家域
文摘内容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将人工繁育的部分大熊猫个体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或复壮野生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工作,通过野化培训以提高圈养大熊猫适应和选择野外环境的能力。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的生境选择研究表明: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经常活动于新笋密度较大的区域[生境与对照:(2.68±1.14)对(1.58±0.66)],却避开成竹密度过大[(9.91±2.51)对(12.18±4.68)]、竹子较高[(4.57±1.09)m对(4.98±0.66)m]以及枯死竹过多[(2.52±0.86)对(3.39±1.33)]的区域;喜欢活动于离水源[(1.59±0.67)对(2.19±0.87)]和隐蔽场所较近[(5.37±2.14)m对(8.35±7.76)m],以及距离乔木较远[(3.09±0.69)m对(2.70±0.42)m]和郁闭度较低[(1.85±0.57)对(2.10±0.47)]的区域(P<0.05),新笋密度大小是该栖息地在整个野化培训期间是否被利用的最重要因素。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保持着与带仔母兽相近的生境选择特征,对竹子环境的选择也与卧龙野生大熊猫相似,野化培训对该大熊猫幼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形成的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9.21 hm2和1.93 hm2,占野化培训圈面积的51.95%和10.89%,其中家域面积仅有卧龙野生大熊猫的1.4%—2.4%,所以在以后的野化培训过程中需要采取增加野化培训圈中环境丰富度等方式,促进野化培训大熊猫形成较大的家域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