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防治甘草萤叶甲生物源农药筛选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6425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防治甘草萤叶甲生物源农药筛选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3020;森林昆虫学

作者 张治科  南宁丽  张蓉  钱锋利  杨彩霞  孙明舒 

作者单位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宁夏大学农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知识 

年卷期 2010(1)

页码 110-114

年份 2010 

分类号 Q16  S436.45 

关键词 甘草萤叶甲  生物源农药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生物多样性 

文摘内容 为了筛选出防治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 Weise的生物药剂,采用多种生物源药剂,通过室内、田间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甘草萤叶甲对0.5%黎芦碱SL的敏感性最高,LD50为0.139mg/L,0.3%印楝素EC、L2、1%苦参碱SL、L1依次递减,LD50分别为0.457,1.352,2.014和2.251mg/L,均高于其他药剂。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黎芦碱药后21d对甘草萤叶甲的防效最高,为100%,苦参碱、印楝素次之,均为86.67%,L2、L1的分别为66.67%和40% 对非靶标害虫小绿叶蝉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药后21d防效L1较低,为56.67%,其他防效均高于68.89% 对田间天敌多异瓢虫和中华草蛉的安全性,除黎芦碱外,印楝素、苦参碱、L2、L1均较好,药后21d校正虫口减退率最高为57.14% 另外,苦参碱药后各期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最高,为2.93,印楝素次之,为2.88,藜芦碱、L1、L2依次递减,分别为2.45,2.43和2.07。因此,印楝素、苦参碱是防治甘草萤叶甲的理想药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