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编号 zgly000168631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作者 张家洋  蔺芳  詹乃才  任敏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母体文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6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2  S543.9  S541.9 

关键词 土壤学  栽培模式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分形维数  相关性 

文摘内容 通过豫北地区6 a定位试验,以撂荒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后,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改善较为明显;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以5.00~3.00和3.00~2.00 mm粒径为主(比例为35.55%~57.12%);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0.25 mm和3.00~1.00mm为主(比例为53.47%~74.47%);无论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还是水稳性团聚体,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质量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撂荒地、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腐殖质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各栽培模式下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撂荒地;Pearson双侧检验结果显示: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腐殖质碳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均与小粒径团聚体(<0.25 m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相对于撂荒地,人工建植草地后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促进土壤固碳,其中又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为最佳栽培模式。图3表4参30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