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7893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三北”地区生态建设之悖论与构建和谐生态探索
学科分类
220.65;林业经济学
作者
王治安
作者单位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副书记
母体文献
宏观经济研究
年卷期
2006,(4)
页码
20-22
年份
2006
分类号
F326.2
S727.2
关键词
“三北”地区
生态建设
悖论
20世纪70年代
国家林业局
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工林面积
阶段性成果
和谐
生态工程
文摘内容
“三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这一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气候特征, 生态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 国家就作出决定, 从1978年起, 用73年时间, 在横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4480公里的风沙带建设防护林体系工程。这项工程历时之长、规模之大, 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000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 “三北”地区作为北部生态屏障, 再次被列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几十年来, “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5亿亩, 相当于世界人工林面积的1/7。2005年6月, 国家林业局的《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显示: 与1999年相比, 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沙化土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 内蒙古减少4882平方公里, 河北减少959平方公里, 甘肃减少836平方公里, 山西减少782平方公里, 宁夏减少254平方公里, 陕西减少208平方公里, “三北”地区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 由于忽略了生态自然演变的过程, “三北”地区生态建设也遇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本文试以悖论的形式, 对“三北”地区生态建设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与读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