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2193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李永庚 高雷明 于顺利 牛书丽 李凌浩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3(12)
页码 2719-2727
年份 2003
分类号 S812.6 X171.1
关键词 退化 生态系统 沙地草地 自然恢复 浑善达克 生态恢复 生态学
文摘内容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2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1012g/m, 总盖度高达60%。与对照相比, 封育2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9倍, 平均高度增加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2α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Leymus chinens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在实验示范前后, 由每年每户平均投入约1万元去外地买草养畜转变为每户只用1500元左右在当地就可得到2万kg草; 幼畜成活率约提高10%; 产奶量提高了1倍。结果表明, 只要消除放牧压力,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能够借助自然力实现恢复, 不需飞播和造林; 在这个过程中, 高产饲草是减轻草场压力、降低牧业投入、保证牧民收入稳定增长等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