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039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荒漠绿洲过渡带柽柳和泡泡刺光合作用及水分代谢的生态适应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09年01期
年份
2009
分类号
Q945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荒漠植物
光合作用
水分代谢
生态适应性
文摘内容
对分布于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光合和水分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柽柳和泡泡刺:①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响应具光合下调现象,其曲线符合Gaussmodel。②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20.2μmol CO2.m-2.s-1和23.8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为244.62μmol.m-2.s-1和1 180.31μmol.m-2.s-1,73.67μmol.m-2.s-1和1 467.85μmol.m-2.s-1。③净光合速率近似双峰型抛物线;光能利用效率单峰曲线;柽柳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单峰旗形,泡泡刺波浪型。④泡泡刺利用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水分利用效率,柽柳通过高光能利用效率来适应荒漠生态环境。因此,光抑制所导致的光合下调现象是柽柳和泡泡刺对水分胁迫所产生的保护性机制,反映了荒漠植物在与环境协同进化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是荒漠植物对其环境响应的普遍适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