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354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生态素质: 导游员环保责任的基石
作者 许树辉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旅游系
母体文献 经济论坛
年卷期 2006,(10)
页码 54-56
年份 2006
分类号 F592.6 U412
关键词 生态保护意识 导游员 环保责任 素质 环境标志产品 旅游业发展 自然保护区 居民消费结构 旅游资源 环境要素
文摘内容 一、导游员生态素质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旅游业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连带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永续利用的高质量环境要素和文化内涵, 这也是旅游景区鼓动游客和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的资本之所在。自20世纪90年以来, 可持续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并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可持续旅游倡导旅游利益相关者从事旅游活动建立在与旅游景区社区居民、资源和环境平等的基础之上, 以关注和保护旅游景区社区居民传统文化, 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和环境为己任。在现阶段, 我国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普遍较差, 人们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多局限于在消费过程中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具有真正的生态意识并能自觉地实施生态消费的公民很少。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从2002年2月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国公众绿色消费调查”活动调查的部分结果显示, 在我国, 有69%的人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是因为产品的环保性能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只有21%的人认识到产品的环保性能更加关系到周围的环境和地球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 一般具有生态脆弱性、环境敏感性及资源的稀缺性等特点。旅游活动在时空上的过于集中, 旅游者道德约束力的松弛, 从主观上易导致非道德的行为, 如毁坏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 举止不文明, 不尊重旅游区居民等, 这给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 在已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 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 12%出现水污染。3%有空气污染, 22%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而遭到破坏, 11%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旅游活动而出现了旅游资源退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