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0600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塔里木盆地南缘新垦农田土壤性状变化及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疆墨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02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512.1 S153
关键词 绿洲新垦农田 有机质 土壤养分 土壤盐分 小麦产量
文摘内容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不同年限新垦农田(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为研究对象,以未开垦的荒漠自然土壤为对照,测定0―40 cm土层有机质、养分、盐碱等土壤性状,探讨了新垦农田土壤肥力和盐碱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开垦年限延长,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呈线性增加,但后者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0―40 cm土层,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随时间延长的变化均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垦50年时分别增加88.8%,213.4%,37.5%;有效磷含量在开垦前30年呈线性增加而后又降低,开垦50年时比开垦前增加1 201.2%。荒漠自然土壤(0年)是以Na+和Cl-为主的轻度盐渍化土壤,开垦为农田后总盐分含量显著下降,且不同年限间差异不明显,在0―40 cm土层平均为0.8 g/kg,离子累积转变为以Na+和HCO3-为主。土壤pH在开垦30年(pH为8.85)时比开垦前增加13.4%,之后又显著下降,pH变化与CO32-和K+累积呈显著正相关。新垦农田小麦产量平均为4.79 t/hm2,与土壤有机质、养分、盐分含量和pH均不相关,但与Na+、Cl-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随开垦时间延长绿洲农田土壤肥力和盐渍化程度已得到明显改善,但0―40 cm土层Na+和Cl-含量却是影响新垦绿洲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因子。因此,培肥农田土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Na+和Cl-含量,并防止其再次升高是实现绿洲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