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4841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缬沙坦、普萘洛尔对大鼠门脉高压性结肠病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科
母体文献
中华消化杂志
年卷期
2007,27(4)
页码
239-242
年份
2007
分类号
R657.34
关键词
结肠疾病
高压性
门静脉
药物治疗
模型
动物
文摘内容
目的观察缬沙坦、普萘洛尔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HC)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微循环的影响, 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备肝硬化门脉高压(PHT)大鼠模型, 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缬沙坦组、普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于第42天模型形成后分别予缬沙坦、普萘洛尔和两药联合灌胃, 剂量分别为缬沙坦20mg/kg, 每天1次; 普萘洛尔22.5mg/kg, 每天2次; 联合组按前述方法同时给药; 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 连续15d。各组于治疗结束后测门静脉压力(PVP), 取结肠组织, 光镜下观察、测定黏膜下血管面积及血管扩张量化值, 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PVP的作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并以联合用药组PVP下降最明显。各治疗组结肠黏膜下微静脉面积及微静脉内径量化值均下降(P〈0.01), 尤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用药组结肠黏膜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密集、排列较整齐, 断裂少见, 普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杯状细胞明显增多, 腺上皮细胞线粒体较完整, 缬沙坦和联合用药组分泌颗粒较多, 尤以联合用药组显著。各治疗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减少, 未见明显肌微丝。结论缬沙坦和普萘洛尔均可减轻大鼠PHC结肠黏膜下血管扩张, 改善结肠黏膜血供, 对PHC大鼠的结肠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