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结构特征



编号 zgly000045787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结构特征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 胡相明  程积民  万惠娥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通报 

年卷期 2006,26(3)

页码 41-45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25.7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草本植物  生物多样性 

文摘内容 调查分析了黄土丘陵区5种人工乔灌林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林, 山杏(Prunus armeniaca)林, 山桃(Prunus davidiana)林, 沙棘(Hippophae reamnoides)林, 柠条(Caratana korshinskii)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5种人工乔灌林下共有37种草本植物, 各人工林林下物种组成数量在17~25之间变化, 其中以杏树林最多; 5种人工林下草本层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平均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 但多样性指数相差不显著。总体来说, 黄土丘陵区人工乔灌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较少, 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结构参数较小, 说明该地区人工林林下环境条件较差, 严重影响草本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综合分析表明, 具有较低林分密度和林冠郁闭度的山杏林是恢复状况相对最好的人工林, 揭示了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 同时采取疏伐、修枝等管理措施是促进人工林生长发育以及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片层结构改善的关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