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国土绿化作出重要指示,“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为新时代推进国土绿化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成为“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绿化的关键词。在实践中,全国各地已有了一些贯彻科学绿化理念的积极尝试。本报今日起推出专栏“推进科学绿化”,记录和见证我国国土绿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湖南森林覆盖率接近60%,所面临的国土绿化难题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湖南坚持 “近自然、全周期、多功能”的科学造林理念,在解答“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本专栏开篇推出“科学绿化看湖南”系列报道,以供全国推进科学绿化交流与借鉴。
作为森林覆盖率近60%的林业大省,湖南已接近国土绿化空间的“天花板”,造林面临“找地难”的问题。
破解难题需要非凡举措。湖南以更系统的思维、更长远的谋划和更大的攻坚勇气,将增绿扩量的空间瞄准了过去被忽视的生态廊道,指向了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困难地,同时在城乡绿化上提质增量。
生态单元从孤立到联通
阳春四月,驱车行驶在湖南省高速路上,两侧或是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或是河流蜿蜒、城在绿中,或是田园村舍、绿荫掩映,清新自然的流动风景在车窗外闪过。
一个个原本孤立的生态板块,以廊道的方式联通成线、扩展成面。这是林业大省面对生态单元点状式、破碎化的短板,从系统和全局角度提出的破解之道——建设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不是简单的绿色通道,而是通过系统修复的方式消除绿化断带,构建起完备的生态网络体系。”湖南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介绍,在这个生态网络里,不仅有连续完整的生态系统,还有优美的景观、稳定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
2018年12月,湖南以省政府的名义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的意见,举全省之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第二年,湖南发布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30条重要省级生态廊道,从大中小三个不同尺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行进在益阳,益宁樱花大道、益沅紫薇大道、益桃桃花大道、安化319国道百里画廊,一路一景。
这些生态廊道是益阳造林绿化的主战场,也是一条条串联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靓丽风景线。
湖南生态廊道的规划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益阳市沅江市将路廊、林廊、水廊、鸟廊“四廊”合一,所建设的生态廊道是动物迁徙的通道,是植物开花授粉的路径,也是山水林田湖草的有机综合体。
湖南省林业局造林绿化处处长胡锋介绍,经测算,湖南省级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任务总量为325.35万亩。这对湖南而言,既是非常宝贵的增绿空间,也是提升湖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环节。
生态廊道建设已成为带动湖南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在省级生态廊道5年建设计划的9项投资中,仅扩绿增量一项省级财政就已落实专项资金3.2亿元,成为湖南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新增投入点。
裸土复绿从单一到系统
4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娄底市冷水江市的锡矿山。广阔的山坡上,地质石牙一排排、一片片,和周边的草木融为一体,如同正在奔跑的千军万马,气势如虹,壮观秀美。
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沟壑遍野,乱石纵横,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和工业废渣。
锡矿山被称为“世界锑都”,锑产量占世界60%。百余年的粗放开发,导致工业废渣随意堆放、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复绿最重要的是要讲科学,科学分析土壤成分、科学研究树草种选择、科学推进系统治理与恢复。”冷水江市副市长吴宇锋说。
从小范围试行,到大面积推广,锡矿山对树种、灌溉、修复等关键环节进行科研攻关和标准化示范。2011年至今,锡矿山区域共植树造林近3万亩,成活率达到95%。
湖南林木葱郁,很少有人知道,湖南也是石漠化影响严重区域。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在全国排行第四位,尚有1625万亩石漠化土地和1425万亩紫色页岩土地需要治理。
这些都是增绿的“潜在地”,也是难啃的“硬骨头”。
在湖南紫色页岩分布最多的衡阳,坚持系统治理,探索出草先行、灌过渡、乔定型、乔灌草相结合的修复模式,使部分立地条件好的紫色页岩披上绿装。全省32个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实行科学复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石漠公园,推进生态美百姓富。目前湖南建有15个国家石漠公园,数量全国第一。
城乡绿化从增量到提质
在锡矿山街道办事处船山村,公路两侧、房前屋后种满了绿油油的柏树、红彤彤的红叶石楠,黄澄澄的油菜花散落其间,一幅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
结合锡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遗迹文化的挖掘,这里正在成为周边市民的休闲娱乐好去处。很多村民搞起了农家乐,在这一片绿水青山中感受到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是娄底“联村建绿”的成果。自2012年起,娄底将义务植树和乡村绿化美化结合起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对口负责700多个重点村庄,开展联合绿化。通过联村建绿,仅娄底市级层面就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
目前,湖南全省建制村村庄绿化率达到64.22%,自然村村庄绿化率达到35.86%,为乡村振兴铺就了绿色底色。
目光从乡村转到城市。站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昭山上,可一眼望见长株潭城市群。这里路网纵横、山水清秀,城市与自然无缝融合,是“长株潭生态绿心”的重要组成草部分。
几年来,湖南以近自然理念对“绿心”进行生态修复,累计完成4118亩裸土复绿,实现绿心裸露山地绿化全覆盖。
目前,长沙绿心建设已纳入2021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未来将以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为抓手,人工造林为补充,大力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湖南森林城市创建起步较早,全省已有长沙、株洲等9个市州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并正在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目前全省有4个地级市、48个县级市正在开展森林城市创建。
纵观湖南全省,一个个森林乡村,联通一条条生态廊道,通往一座座森林之城。(记者迟诚)
中国绿色时报 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