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不尽,山山杏花飞。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有点迟,然而,在位于我省西北角的建平县的乡乡镇镇山山岭岭,五月天里山坡上杏树间到处是植树的人群,更有一拨拨的造林专业队南北转战。他们说,四五月里植树,来年春天更有把握绿树成荫。农事方面的活计,总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建平沙化土地6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6%,是全省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之一。为防止荒漠化及沙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展,使农田得到保护,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建设生态辽宁、实施突破辽西北和实现朝阳三年灭荒战略目标。建平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规划从2009年到2011年构筑77.4万亩的绿色屏障,每年造林25.8万亩。主要围绕公路铁路绿化,突出坡耕地和迎面山造林,实施坡耕地造林、荒山造林、河滩地造林、村屯绿化、飞播造林“五管”齐下,大力营造生态林和生态经济林,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他们的目标是:奋战三年,攻坚克难,科学造林,消灭荒山,创建“辽西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大县”。
县林业局局长赵立新介绍,2009年,建平县共完成造林48万亩,占三年总任务的62%。在遭受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的情况下,造林成活率普遍好于往年,特别是石质、半石质山常绿树种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创造了全县造林史上的奇迹。 2009年,该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模范县”。
2010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消灭荒山,实现朝阳基本绿化”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一年。为保质保量圆满完成荒山绿化任务,建平县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全力推进。 4月2日,他们组织召开了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绿委会成员单位、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主管林业工作的副职、林果站长、造林个体大户代表、育苗大户代表等参加的规模空前的造林绿化表彰暨工作会议。会上,县政府出资50万元对2009年造林绿化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与各乡镇签订了2010年造林绿化工作责任状。 2010年,建平县计划完成各项工程造林20.2万亩。
今年,作为三年“灭荒”造林的第二年,不但造林任务重,而且现有的宜林荒山多数是高远山、半石质山和石质山,造林难成活,加上严重的春旱,大大地加重了造林难度。为此,建平县林业局在总结以往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科技手段,大力推广抗旱保水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实行“四个”推广,即推广不整地不造林,推广使用保水剂造林,推广覆膜套袋造林,推广“一将两兵”法造林。特别是立足旱情普遍采取打泥浆、使用保水剂、生态根粉、覆膜、套大塑料袋等多种抗旱造林技术,增加造林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同时,全县紧紧围绕“抗旱保水”这一主题开展工作,县林业局专门聘请省干旱造林研究所专家授课,培训技术骨干80多人,培训乡镇技术人员150多人,培训造林专业队300多个,1.5万人。目前,春季造林工作已在建平县全面展开,全县共计划完成造林13.9万亩。造林期间,全县共使用保水剂30吨,地膜150吨,购进抗旱塑料袋150万个,抗旱水桶1.5万个,开动机电井200多眼,全力开展抗旱保水造林,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春来山山忙植树,汗洒岭岭绿成荫。77.4万亩是啥概念?建平的同志介绍,这一数字几乎是现在建平全部荒山和荒坡的总和!都栽上树、都成活后会是啥样?用数字说,就是2015年新植树全部成林后,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可近50%,可超全省平均水平;从观感上讲,那时的建平山川会更秀美,天会更蓝,也真正无愧于“辽西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大县”这一称号。
图片说明:
树成行林成网锁住黄沙莽苍苍
肩挑人扛种树忙。□陈旺/本报记者/张辉/张旭 摄
吴 镝 张 辉 张 旭 辽宁日报 20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