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发展林业 如何兼顾生态与民生





  甘肃是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主要省区之一,工程建设范围涵盖我省12个市州的70个县市区,面积达39万平方公里。
  自1978年国家启动三北工程以来,我省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相继完成了一至四期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造林336.14万公顷,整个工程实施区林业生态体系的基本骨架已经初步构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北工程的作用已不再仅仅局限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之内。我省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创新思路,为三北工程找到了新的功能定位,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
  发展特色产业
  找准兴林与富民的结合点
  9月的一天,沿着蜿蜒山路,记者走进静宁县新华村农民杨盼年的果园,但见果树枝繁叶茂,枝头硕果累累。从山上眺望,流经此地的葫芦河两岸郁郁苍苍。对于旱塬上的杨盼年来说,绿化家乡与脱贫致富同时实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
  杨盼年家乡的连片果园,其实就是我省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近年来,我省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把生态改善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针对“三北”地区生态恶劣、群众贫困的实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型林种树种,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林果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十多年前家里还种麦子,由于连年干旱,每亩地每年平均只能产500斤麦子。记得有一年一亩地产了千把斤麦子,那就‘厉害’得不行了。”杨盼年一边收拾果树间的地膜一边说:“现在1亩果园收入差不多1万元,比种地强得太多了。山上全是果树,夏天干活,再不像以前被太阳晒得脱一层皮了。”
  在甘肃,像杨盼年这样借助国家生态工程脱贫致富的人还有许多。庄浪县水洛镇果农郭金平的果园,如今已从传统的果园“晋级”为现代化的“家庭林场”:天上竖起防雹网、林下铺了黑地膜,苹果套袋子做“美容”。郭金平乐呵呵地说:“这是国家的‘三北’林,也是我们农家人的‘摇钱树’。”
  据统计,我省三北工程实施地区还先后利用治沙贴息贷款3.15亿元,支持沙产业研究、开发项目366个,建设了一批名、特、优、新果品基地,建成了一批林果、畜牧原料等为主的产业化龙头骨干项目,为沙区的开发利用起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去年年底,工程实施地区各类经济林总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年果品产量274万吨、年产值31.5亿元。培育了平凉金果、天水花牛、临泽小枣、黄河枸杞等一批名优林果产品,秦州、临泽、静宁、镇原和积石山已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新经济林之乡”,经济林果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
  政策与科技支撑
  确保生态与民生共建
  为了使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建设同步取得实效,近年来,各地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全力实施三北五期工程,及时出台促进民生林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2010年,省政府出台《甘肃省1000万亩优质林果建设发展规划》,通过明确目标、量化数量、强化责任,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的目标,助推民生林业发展。
  2011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林地流转、林下经济与民生林业有最直接的关系,我省在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林木林地流转、融资和林权证管理与服务平台,创新和拓展了农民融资渠道,帮助广大农民通过已享有的林权增加了收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三北工程由过去的单一注重营建防护林,到如今转向生态与民生林业共建过程中,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
  为此,我省建立了千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建设专家库,并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甘肃省经济林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完成了12个规划树种的标准化示范园生产技术规程和4个质量标准初稿的编定工作。
  仅去年,全省就举办林果产业培训班52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700人,培训果农21.6万人,为民生林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着眼全局
  巩固与发展并重
  三北工程启动35年来,我省在河西风沙前缘建起长达1200公里、50多万公顷的防风固沙林带;在河西走廊绿洲累计营造农田林网7.6万公顷,保护高产农田60多万公顷;在中东部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7.92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已达到50%。
  如何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下来?
  我省以建设生态屏障和促农增收为目标,对生态防护林的抚育、间伐、补植、更新、封育等集约经营措施进行改造,提升了防护功能,改善了生态状况,对民生林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没有收益的纯生态型防护林,无法调动人们造林的积极性。为此,我省许多地方开始了对三北工程造林成果的新型经营管理的探索,逐渐实现从“要我护绿”到“我要护绿”的转变。在庆城县教子川村,当地林业部门今年帮助该村的9个自然村开发了一种林药间作、以药养林的发展模式,采取专业队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的办法,在1.5米高的油松行间栽植了优质芍药1000亩,共100余万株。
  芍药栽种成活后,一位村民高兴地说:“芍药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非常好,这种发展模式不但能让我们得到林木和药材的双重效益,还能让林木资源一直利用下去。”
  今年,我省在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向纵深推进林改综合配套改革,为获取林地的多种效益,建设了一批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林药、林禽、林畜等种植型和养殖型等林下经济示范点。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积极创建生态、环保、优质的林下种养业,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户和龙头企业,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增长。
  图片说明:
高台县生态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今年,该县围绕三北防护林建设共完成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实施重点公益林保护53.57万亩。本报记者 盛学卿
陈泳 每日甘肃网 20131017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森林资源  防护林  图片  重点图片  焦点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