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林草年度盘点 | 2022年陕西林草建设专题



绿染韩原


雨后的上坝河森林公园 荣海摄


浐灞生态区

实施深绿战略
陕西青山绿水入画来
青山未老,绿水可期。
打开时光的卷轴,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丽陕西,正在绿色芬芳刷新山河版图的点滴巨变中,越来越近。
十年间,陕西国土绿化成效显著,陕北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
十年间,“一山两河”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秦岭绿色更加浓厚;
十年间,自然保护地体系已经成形,秦岭、黄土高原两大自然保护地群凸现;
十年间,野生动植物保护再上台阶,朱鹮“涅槃重升”堪称典范;
十年间,生态空间安全防线更加牢固,风险灾害降至低位;
十年间,生态经济全面发展,“林产四宝”规模居全国前茅;
十年间,林草湿荒“四位一体”,构筑系统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林业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兴林草兴生态的使命,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谱写了生态空间绿色革命的新篇章。
一组组数据展现了陕西生态空间治理的新成效———
全省十年累计营造林811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延安以北由“黄”到“绿”,陕北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区域。秦岭森林覆盖率达82%,成为全国最绿区域之一。毛乌素沙地860万亩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治理,年入黄泥沙减至2.7亿吨。全省版图实现整体变绿,正在由浅绿向深绿迈进。
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270处、3172万亩,重要生态类型、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全部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东方宝石”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到2012年的1300余只,再到目前的全球9000余只,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奇迹。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居全国之首,子午岭发现豹群,秦岭石蝴蝶、独叶草、陕西羽叶报春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和分布不断恢复和扩大。
十年间,全省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连创新低。松材线虫病疫区数量、疫点数量、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连续两年“四下降”,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态势。全省9市94个县(市、区)划定禁牧区、禁牧期,违法放牧行为大幅减少。
全省林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林麝养殖、冬枣产量全国第一,花椒、核桃面积全国第二,凤县成为全国麝香生产中心,大荔冬枣占全国市场份额1/3以上,韩城建成全国最大花椒基地和集散中心,全国核桃交易中心落户商洛。建成森林公园4处、地质公园31处、沙漠公园2处、自然体验基地29处、森林康养基地19处,建成生态旅游线路16条,生态旅游、自然体验、休闲康养成为新时尚。创新实施生态脱贫八大举措,助力238万人口脱贫迈上小康路。
据测算,全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2012年的每亩286公斤增加到2022年的每亩330公斤。四大生态系统年碳汇量由0.41亿吨增至0.49亿吨,累计碳储量34亿吨,绿色碳库持续盈余,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综合价值超万亿。
这些数字昭示,这十年,是绿色陕西阔步迈向新时代实现深绿征程跨越的十年,也是陕西林业人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为笔,用汗水浇灌绿色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的十年。
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林业瞄准目标,笃定前行,正勾勒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
“实施深绿战略,推动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空间颜值达峰、生物体系达优、生态功能达强,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明晰方向,框定新航向。
下一步,陕西推进深绿战略将在6个方面发力,即全面落实森林草原湿地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风险管控能力,维护生态产品生产秩序;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生态产品发展活力;深入推行林长制,健全生态空间治理体系。
按照深绿战略规划,陕西将构建“一山、两河、四区、五带”生态空间治理格局。“一山”指秦岭,“两河”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区”指陕北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水源涵养区,“五带”指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江两岸生态经济走廊带。
通过持之以恒实施深绿战略,未来5年,陕西将在生态空间“由黄变绿”的基础上,推动北绿南美、整体迈向“深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6.6%,森林蓄积量达到6.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湿地保护率达到50%,治理沙化土地429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0%以上,建成深绿色陕西。到2035年,陕西将推进“由绿向美”,全面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提升,碳汇能力明显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极大提升,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基本建成。到2050年,陕西将持续推进“由绿向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高效,生态产品更加多样,生态服务更加丰富,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高质量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全面建成。
向深绿进军
开启绿色革命新征程
碧绿郁葱茏,水潺翠鸟鸣。
如今,山清水秀的绿色陕西逐绿而行,向着深绿精彩嬗变,一幅山青、地绿、天蓝、水净、景美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2022年,陕西绿色发展风光无限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陕西阔步迈向深绿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林长制高效运转为总抓手,一体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兴林草、兴生态事业迈出新步伐,由浅绿向深绿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全省林长制向纵深推进——
“五级林长”覆盖陕西每一寸生态空间,“五绿责任”覆盖陕西每一名林长。2022年,全省召开各级总林长会议166次,发布各级总林长令152次,设置公示牌1.73万面,五级林长开展巡林113.5万余次,出台配套制度8743项……
这组数字见证了陕西在“林”上精准发力、从“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的真实效。一年来,林长制“四梁八柱”不断巩固。制定实施林长巡林制度、总林长令发布制度、省级激励措施实施办法、林长制考核方案(试行),省级建立“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创新组织开展“基层林长责任年”活动,强化基层治理,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这一年,国土绿化迈出重要步伐——
陕西省科学绿化现场会在吴起召开,提出科学绿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绿化的主旋律、主基调,要瞄准挺进深绿这一目标,认真答好“兴林草兴生态”新考题。全省全年实施营造林699万亩。
陕西省总林长刘国中、赵一德等省级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全省累计栽植苗木7526万余株,网络义务植树参加人数再居全国前列。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同时,陕西坚持身边增绿,持续创建森林城市,咸阳市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陇县、富平、紫阳3个县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在全省150个行政村开展“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
这一年,秦岭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为更好地守护秦岭的山水草木,陕西林业持续严格执行秦岭生态保护的相关条例和总体规划,全面开展秦岭国家公园创建,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高位推进秦岭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规划。不断丰富完善秦岭生态保护模式,建设了10个秦岭典型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试验样板基地。
这一年,黄河流域治理持续深化——
认真落实《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召开全省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现场会,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深入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国家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开展渭北“旱腰带”生态恢复治理。黄河流域营造林346.95万亩,其中造林272.54万亩、森林抚育74.41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4万亩,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这一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有自然保护地201处,风景名胜区28处,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2022年,秦岭物种多样性保护不断传出喜讯,大熊猫由109只增加到345只,人工繁育大熊猫4胎6仔。朱鹮由7只增加到全省的7000余只,秦岭北麓放飞朱鹮22只,“战神”金猫也是身披不同华服亮相秦岭林区。“鹮美天下”中日韩友好交流活动在上海举办,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陕西方案”,传播“和美、高远”朱鹮文化。
这一年,生态友好经济升级转型——
陕西省林业产业加速发展,扶持林业产业、林下经济项目87个,提升改造核桃、红枣、花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112万亩,人工繁育林麝9300只,10个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全省印发实施《加快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陕西省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新建自然教育基地19处,自然教育节目《我们的绿水青山》获评国家广电总局“全国优秀少儿节目”。加快生态旅游建设,公布生态旅游特色线路10条。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增公益性岗位2106个,下达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09亿元,促进5万余户18万农村群众稳定增收。
这一年,生态空间安全再创佳绩——
2022年,森林草原火灾数据再创历史新低,发生10起,火灾起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连续3年下降。全省6个疫区52个疫点实现无疫情,其中4个疫区23个疫点连续两年实现无疫情,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态势实现从扩散蔓延转为有效遏制。经监测排查,全省未发现美国白蛾任何虫情,整体实现无疫情发生,1个疫区达到拔除条件,美国白蛾疫情得到根本遏制。全面打击违法放牧行为,出台《陕西省封山禁牧工作方案(2021—2025)》,发布《陕西省封山禁牧公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印发《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这一年,支撑保障体系扩能升级——
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投资68.7亿元,其中“双重”规划项目投资17.49亿元,再次居全国第一。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启动试运行“生态云”平台,建成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科技赋能生态空间治理。持续推进“521”科技示范工程,推广示范58.26万亩,建设示范点230个,培养乡土专家和技能能手182人。落实森林保险政策,投保公益林1.07亿亩、商品林940万亩,缴纳保费1.57亿元。
2023年,继续挺进深绿色步伐
历史的潮流,总是奔涌向前。2023年,陕西将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生产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加快挺进深绿色步伐。
持续深化林长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健全林长制责任体系,优化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省市县三级总林长、省市县镇四级林长制办公室组织体系,实现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全覆盖。结合林长制督查考核,创建林长制示范县(区),开展激励鼓励。建设林长制指挥智慧平台,对接完善五级林长范围矢量数据,以智慧林长助力“林长治”。
扎实推进科学绿化。健全造林种草落地上图,实现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一山两河”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经验做法,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开展国家、省级森林经营试点建设,不断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开展种草改良和重要湿地修复,增强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加快渭南、铜川、韩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太白、吴起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步伐。出台全省古树名木分级保护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不断强化资源管理。编制全省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全省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完善征收草原植被恢复费配套制度,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开展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修订和国家重要湿地申报,制定省级重要湿地管理规定,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全面加强保护地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堪界立标,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变更登记,打造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试点县,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推动秦岭国家公园设立,编制秦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全面提升秦岭生态保护。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大熊猫第五次调查、秦岭北麓朱鹮十年放飞,抓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着力防范生态风险。扎实做好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提高图斑判读准确率,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全省生态资源安全。加强重要时段、重点部位火源管理,定期开展火情处置演练,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继续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实现疫木动态清零。全面实施美国白蛾综合除治措施,力争西安市早日摘帽。科学划定封山禁牧区域和期限,推动封山禁牧区域“落界上图”,实行动态管理。
大力推进生态富民。继续扶持油茶、核桃、花椒等木本粮油树种,林下中药材种植、林禽(蜂)养殖,推进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双储”林场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制定《陕西省森林康养发展指南》《陕西省森林康养基地管理办法》,推进森林康养规范化、质量化建设。开展特色涉林保险险种试点,扩大商品林参保面积。培育认定5家以上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推进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带动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切实抓好支撑保障。制定出台《关于着力推动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新时代林业发展目标任务、主要工作,指导全省生态空间迈向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秦岭国家公园管理条例》《陕西省林长制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生态空间治理体系。继续实施“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200个科技示范点、50万亩推广示范点,培养100名林农技术能手,壮大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聚力生态空间“1+N”云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各类子平台,构建大数据治理生态体系。着力打造秦岭、大熊猫、朱鹮等精品文化宣传活动品牌,讲好林业故事,传播绿色理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3-01-13

关键词 国土绿化  生态  生物多样性  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地  野生动植物  生态安全  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化治理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