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迅猛。但随着住房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2011年,我国木材供应缺口3亿立方米,使得原料供应本身就不太充足的木材工业原材料趋紧。《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使得人造板产业执行国际“碳标签”制度势在必行,国际贸易市场“碳壁垒和绿色壁垒”压力巨大;国内劳动力市场价格飙升,国内市场疲软,使得企业雪上加霜……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我国人造板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纷纷呼吁调整人造板产业相关政策,为人造板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产业政策同其他经济政策一样,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存在适时、适宜和适度的问题,把握好时机、方式和力度,是做好产业政策工作的关键。在企业成长中,政策如一双明亮的眼睛,首先是“见事早、动手快”,在审时度势中,果断选择产业政策的调控时机;其次是要“打组合拳”,“区别对待”,科学把握政策的宽度、深度和力度。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做到松紧适度,力求在挑战和机遇面前,做到助推企业增长快、效益好、活力旺,前景广。
自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胶合板企业就约有30%的企业关闭或停产,产量下降30%;成本增加和需求低迷,胶合板市场表现疲软。甲醛、尿素、杨木单板以及劳动力、能源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胶合板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企业难以承受成本压力,纷纷上涨产品价格。尽管如此,但是由于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微薄。据对800多家胶合板企业的调研分析,我国胶合板企业利润超过10%的仅占企业总数的4%,企业利润在6%-10%之间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2%,50%的企业利润在3%到6%之间。
面对这些突发而来的打击,国家作出了“调结构、促内销、保增长”的战略政策主线,从国际竞争战略角度出发,首先力争打好国内市场攻坚战,站稳国内市场;其次决不放弃国外新市场的占有权,抢先一步开辟国际新兴市场。最终实现国内市场带动国外市场的里外结合战略。但是,面对国外市场趋势不明朗的严峻形势,国内市场发展之路的第一步如何走,仍是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原料林”取之于民,“新材料产品”用之于民,这是任何人都懂的道理。如何从原料着手,协助企业走出困境,拓宽原料林采伐指标,取消“三证”管理限制,无疑是企业看到的一线曙光。2012年全国纤维板工业发展研讨会上,我国纤维板专业委员会多家理事单位联合发出呼吁,强调从企业实际出发,适当放开人工林采伐指标的限额;优化人造板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管理,集中清理在原木采伐和运输中的不合理收费,取消产品运输证和检疫证;并提出放宽商品采伐、运输与抚育经营管理,企业自主决定抚育经营方式和强度,取消运输证管理等多项政策要求,20多家企业代表在呼吁书上签名。这已是今年国内人造板企业发出放宽政策的二次呼声。
此外,河北巴迈隆木业有限公司、温州木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顺德顺龙木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宝丰木业有限公司等指标企业也提出了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建议,包括:原材料供应不足,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控制新上人造板生产线,限制低端产品生产,实施扶优扶强政策;原木进口成本略有下降,但国内市场胶合板用材价格降幅更大,大多数进口企业无利润甚至亏损;木材原料供应不足,资源不足是主因,希望木材采伐政策能够适时调整,企业能够根据生产需要安排自造林采伐等问题。
“政策永远是正确引导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密切跟踪和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加以解决,这是产业政策的使命。在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国际贸易面临的技术和贸易壁垒日益增多、国内生存空间举步维艰的现实面前,让政策的明灯拓开企业成长的大道。
图:人造板企业经营日益困难
中国绿色时报 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