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满目青山夕照明





  今年78岁的王生,是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官家营子满族乡石界庄村人。他曾是赤峰市第一批运输专业户,因为讲诚信、善经营,很快就成为赤峰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外打拼20多年的王生,时刻都在关心着家乡的变化。每次回乡,他都要到曾经打过柴、挖过药材的山山沟沟转一转,渐渐萌生了投资承包荒山、改变家乡生态面貌的想法。在王生的心中,财富再多,终究是过眼烟云,绿树成荫,才会荫及子孙。2000年,在与家人商量后,他承包了乡林场所属、位于该乡石界庄村二组哈金坝梁山的3100多亩林地。签订协议后的第一年,王生就从松山区老府林场运进油松苗2万株,在“天窗”林分进行精细补植,当年成活率超过80%。初试成功,更加坚定了他治理荒山的决心。
  王生出资承包荒山的事儿,也打开了石界庄村村干部的思路。2003年初,村干部找上门来,希望他出资承包村里被山水冲刷、植被稀疏、遗弃多年的邵家沟南大洼流域。该流域共有4座小土山,总面积 9600多亩 ,恰好与他之前承包的哈金坝梁山相连。从此王生依托这5座荒山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林场,走上了漫长的绿化荒山之路。
  王生用3天的时间,走遍了那4座小土山。他看到那些勉强活着的小树毛子,东一棵西一棵的已濒临死亡。还有那星星点点吊在沟帮子上的小榆树、山花榆……在一些小山坡上还有些零星的毛榛柴、野丁香等次生植被。在这个荒凉之地,王生开始布局他的家庭林场。
  办家庭林场谈何容易。资金从哪来?造林技术从哪来?还有造林队伍呢?困难重重。他边规划边干,从2004年开始,他长年雇用链轨拖拉机两台,雇用拖拉机手4名,一干就是3年时间。3年时间光柴油开支就120多万元,拖拉机手开支50多万元。3年时间推田造林2500多亩,栽植油松苗6万多株、落叶松5000多株。
  然而,接下来的2004年却遭遇了一个特殊的干旱年景,整个春天没有一次有效降雨,直到端午节才下了一场小雨。尽管花了2万余元坐水栽植、浇水抗旱,仍然没能有效缓解干旱,当年成活率只有50%。2005年,还是接着干旱,他坐水栽植的2万株油松,成活率也只有60%。最困难的是2009年,由于春风大,他新栽的4万株油松苗被风吹得由绿变黄,由黄到枯死。当年投入的近20万元资金打了水漂。
  挫折没有让已年过花甲的王生打退堂鼓,他的意志更坚。2010年开始,他把企业直接交给了大儿子管理,自己则走进荒山,当起了“山大王”。
  这一年春季,在南大洼小戏子坟山上,他带着50多名劳力在梯田上开沟挖坑造林,一干就是40天。两辆拉水车跟进浇水,一春栽植杨树大苗4万株,跟进浇水近8000吨,当年成活率达90%。也是从那时起,每年的造林季节,他每天4点多就起床,5点30分到林场,6点多就组织工人上山干活了,晚上6点多下山。在山上,有栽树的,有拉水的,有浇水的,还有培土的,各道工序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一春栽植各类树苗2万多株。
  王生在请教专家后,采取了适地适树的办法,在落叶松和杨树地补栽了油松。自2000年开始,他每年都栽一两万株油松苗。每年都要买回成批的树苗,建自己的苗圃。有了自己的苗圃,培养自用苗,缺多少挖多少,就近取苗,不用去外地运苗。这样省工省时省钱,方便了自己造林补植,也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23年,王生累计投入到治理荒山的资金达500万元,整地造林9000多亩。栽植油松苗40多万株,栽植杨树苗10万株,栽植落叶松苗1万多株,还栽植文冠果10万株,最多时每年要栽树苗3万多株。现在,他承包的荒山已有油松45万株、落叶松2万株、杨树12万株,植被覆盖率已达60%。
  如今,王生依然忙碌在他的家庭林场。带领工人植树、育苗、抚育……他心里有个念想:自己老了,干别的不行了,那就把植树造林这件事干到最后吧。“将来我没有那天,这一片树林子成材了,路过的人问这片树林子是谁栽的,说是过去有个叫王生的,是他栽的,我就知足了!”
           中国绿色时报 2024-01-26

关键词 家庭林场  植树造林  荒山  植被覆盖率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