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关中平原,乍暖还寒。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一头扎进杨凌金山科技产业园便追问个不停:园里有多少中草药品种?元宝枫等特色树种开发情况如何?产品销售渠道怎样?能带动多少群众就业?
林草兴则生态兴。多年来,昝林森一直关注林草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的工作经历,使他对林草产业发展有着更宏观的认识。他表示,森林和草原不仅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同时又与林区、山区、沙区、牧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所涵养和孕育出的文明与文化更是博大厚重。
因此,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他都要和大家拉拉话,把群众冒着热气的心声记录下来、反映上去,推动相关部门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林区、山区、沙区、牧区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
2024年,昝林森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点工作提交提案建议、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近30份。去年全国两会,他提交的13件提案均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答复,绝大多数得到采纳落实,部分意见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参考。
昝林森说,当前,陕西特色林草产业仍面临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多重制约,产业结构亟待升级,稳产保供能力和效益水平仍需提升。他希望相关部门在项目布局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支持,希望各地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特色林草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并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和管理经验落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省林业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也提到要突出改革“兴绿”,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合理优化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结构,加快推动草原承包确权,抓好国有林场试点建设,加快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着力健全林业产业链条,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昝林森的关注重点除了林草产业之外,还有建立秦岭珍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最近,他一直在基层开展相关调研。
“作为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秦岭是中国生态名片,而珍稀野生动植物则是秦岭的名片,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秦岭四宝’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谈起秦岭珍稀动植物家底,昝林森如数家珍。
但是,目前秦岭珍稀野生动物缺乏长期、系统的遗传资源库建设与统一的技术指标,尤其是濒危动物基因资源数据库尚未建立,因此难以精准监测种群基因变异和健康状况。同时,野生种群因栖息地破碎化导致近亲繁殖风险上升,基因流动受限,限制了珍稀野生动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和利用。
为提升濒危物种保护水平、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为珍稀物种的长期监测、种群优化、人工繁育、野化放归提供科学支持,2021年,昝林森牵头承担了陕西林业科技创新计划“揭榜挂帅”项目——“‘秦岭四宝’遗传密码解析及种质评价与保护”。
历时近4年,项目组构建完成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在功能基因注释、遗传适应性研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表明羚牛与山羊和绵羊的亲缘关系较近。研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关羚牛遗传多样性和朱鹮羽色变化机制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突破性进展,为建立秦岭珍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昝林森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要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社会进步和增进民生福祉,我都愿意去发声、去行动。”(吴兆喆)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