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小兴安岭生机盎然,枝头新绿与阵阵松涛互相交织,艳丽的兴安杜鹃肆意怒放,北飞的候鸟翩翩起舞,林区里处处崭露着春的气息与活力。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时的“林区三问”,激荡在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间。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首站来到伊春,提出了“让伊春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时代课题。5年来,伊春林区以大改革推动大转型,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伊春答卷。在总书记考察伊春5周年之际,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这片广袤的大森林,探寻伊春国有林区破旧立新的改革之路。
林区生态保护:从森林停伐到系统治理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时指出,伊春森林资源放在全国大局中具有战略性。
伊春森林资源的战略性体现在哪儿?
334万公顷森林、40万公顷湿地、702条河流、1300多种野生植物、434种野生动物……这是伊春林区的生态家底,也共同构成了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支流的源头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维系着我国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的农牧业稳产高产,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屏障。
为保护好这片具有战略意义的森林资源,伊春自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一直在不断“自我革命”。
2004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红松林采伐;2008年,停伐黄菠萝、水曲柳等阔叶珍贵树种;2013年,在全国率先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片已开发70年的原始森林开始全面休养生息。
以新中国第一位林业英雄马永顺为代表的伊春林业工人,放下油锯、拿起锹镐,从砍树到种树,开启国有林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这是曾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林区的华丽转身,也是从独木经济难以为继到建设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深刻觉醒。
伊春市委书记赵万山说,伊春的所有经济社会活动都依托伊春334万公顷的森林,干一切事都得先过“林”这一关,要把保护作为第一职责。
尽管财力紧张,伊春一次次拒绝存在破坏生态、污染环境风险的大额投资项目,毁林毁草、污染水源的采矿权一律退出,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考核一票否决。
5年来,伊春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定位,完成各类造林5.1万公顷,平均造林成活率94.6%,完成中幼林抚育98.9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由2014年2.85亿立方米增长到3.3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的同时,伊春加强湿地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关停4个狩猎场,常态化开展 “巡山清套清网”专项行动。近年来,湿地功能在恢复,水源河流变得更清,野生动物频繁出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伊春林区徐徐展开。
伊春森工集团董事长李忠培说:“从单一到系统,从一域到全局,伊春林区的生态保护正由森林资源保护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保护。”
在集团总部的防灭火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连线17个林业局公司的防灭火指挥部,实行24小时指挥、调度、督查。
伊春林区连续1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背后,是技防、物防与人防相结合的现代森林防灭火体制的建立。目前,黑龙江数字林草伊春分中心正在加速建设,北斗、遥感、大数据等新技术已应用在伊春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下一步,我们将发布伊春绿色发展白皮书,森林蓄积量每年增长多少,生态服务价值是多少,一目了然。”李忠培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充满信心,“小兴安岭要为碳达峰、碳中和多作贡献,也要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路子。”
林区经济转型:从独木经济到百花齐放
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规划展示厅,一个个做工精美的“北沉香”工艺品散发着松油的清香。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听取了伊春永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侠关于“北沉香”工艺品的介绍。
“北沉香就是东北人俗称的松明油子,以前都是森林废弃物,现在被开发设计制作成工艺品,是废物利用,也是产业转型。”张桂侠说,总书记关心林区改革发展给伊春企业带来了信心和鼓舞。这几年公司开发了具有林区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了讲述林区故事的研学课程,成为“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基地”,走出了一条“木艺+产学研游创教”的多元化发展新路子。
张桂侠被称为伊春木业转型发展的“领头羊”,带领全市的木业企业转变思路、开疆拓土。目前,伊春年产量在3000件以上的木制工艺品加工企业有20户,开发出800多种产品。
5月初,友好林业局公司占地面积8600亩的蓝莓园一望无际,这是全国最大的单体蓝莓产业园。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考察蓝莓产业,并提出“发展蓝莓产业,要高度重视研究市场规律”的要求。友好林业局公司发展战略部经理刘斌介绍,近几年公司积极开展蓝莓市场调研,科学选育适地品种,蓝莓产量、质量都有大幅提高。和5年前相比,这片蓝莓园面积扩大了4倍多,还新增了30栋蓝莓大棚,每栋大棚每年的收入可达130万元。
规模扩大的同时,伊春还建设了蓝莓产业人才驿站,引进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3个创业创新团队,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开发出20多种蓝莓精深加工产品。
总书记当年关心的蓝莓产业,已成为最具伊春特色的转型产业之一。
从山东青岛来投资的于璐在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经营了一家民宿,客群大多是来自北上广深的高收入家庭,更注重参与感、沉浸式的旅行体验。溪水纯净的自然风光、高纬度原始森林和淳朴的民风民情是于璐眼中最大的“卖点”。于璐说:“有很多游客几乎每年夏天都要来住上一阵,伊春成了他们在城市之外的另一个森林之家。”
2019年,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伊春举办,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旅游品牌“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这几年越叫越响。
按照总书记“不能单打一,要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伊春告别传统的“独木经济”,走向“百花齐放”。森林旅游从传统观光游转向康养游、体验游、研学游,年旅游接待人数、收入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林下经济由单纯野生采集变为与林下改培、林辅用地栽培相结合,产品加工也从小作坊转为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北药产业种植与加工同步推进,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引进研发团队和大型药企,年产值超过30亿元。
林场职工生活:从转产安置到奔向小康
“全面停伐后,林业职工工作生活情况我很惦记”,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林业职工的牵挂来到伊春林区。在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职工刘养顺家里,总书记察看住房和生活情况,同一家人谈林场发展史、算收入支出账。现场,总书记点赞刘养顺家的农家饭“看着就好吃”。
原本只靠退休工资生活的刘养顺老两口,受到总书记的鼓舞,心里一直琢磨着再干点啥。
“总书记说我做的菜看着就好吃,那我就做给大伙儿吃。”
2016年的端午节,“养顺农家乐”正式开业。
那时距离总书记来伊春考察刚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
这几年,刘养顺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本还有几万元负债到现在年收入十几万元,接待能力从最初的三五桌扩大到现在的15桌。苦日子变成好日子,老两口的脸上天天笑开了花。
就在刘养顺家门口,500多亩的醉蝶花将在盛夏绽放,场区道路干净平整,“溪水美食一条街”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时刻飘出诱人的香味。
2020年起,伊春森工集团面向林区职工实行红松果实采集权网络竞价承包,将过去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利益以公开竞争的方式承包给林场职工。去年首批共发包85.23万公顷红松果实采集权,参与承包的2300多名职工又多了一条“来钱道儿”。
过去林场职工工资低,集团组织各林业局公司狠抓管理、开源节流,2020年为职工每月增资500元,今后还将建立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我们不是涨工资,而是在还欠账。”李忠培把“民生”两个字看得最重,“改革就是要依靠职工,为了职工。”
2013年停伐以来,伊春国有林区累计安置富余职工7.4万人,职工年人均工资较5年前增加1.48万元,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保障问题也都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体制机制改革逐渐解决。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林区改革发展,已明确将林场振兴纳入省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考虑,从今年起,将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向林场倾斜。目前已启动10个试点林场分类建设和转型发展,全面推进林场振兴的号角已在伊春林区吹响。
日子越过越好,伊春林区职工的幸福像小兴安岭的绿色一样绵长。
林区焕发活力:改革是根本动力
2016年,停伐的阵痛期还在持续,伊春国有林区改革尚待破冰。
既要以较快的经济增速弥补过去欠下的历史旧账,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扛起保护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旗帜,伊春的改革注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为伊春改革指明了方向,更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聚焦总书记提出的“林区三问”,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多次赴伊春专题调研,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实地推进伊春改革。
作为城因林而建、高度“政企合一”的老林区,伊春国有林区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伊春特色,也体现出伊春改革的复杂性。为确保改革有实效,伊春统筹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地方党政机构改革“三大改革”。
2018年10月,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挂牌成立,实行“省属市管”体制,17个林业局改制为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195个林场改制为分公司,森工企业承担的1047项行政职能全部划入市、县(区)两级政府。2018年12月,启动地方党政机构改革;2019年7月,伊春启动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三大改革”系统集成、协同推进,伊春林区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政企合一”体制彻底终结,林区体制机制发生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深刻变革。
改革正向深层次推进,却已经释放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活”在新制度的建立。伊春森工集团成立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人事、用工、薪酬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商业类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委提出“森工兴则伊春兴,森工强则伊春强”,推动优质优良资产在森工这个大平台上集聚。政事企的关系更顺了,效率更高了,生态保护的主责主业更聚焦了。
“活”在新技术的应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造林窗口期也由20多天延长至6个月以上。红松嫁接技术让红松提前30年挂果,蓝莓花青素提取等技术让森林食品的加工转化率达到45%,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迈出新步伐。
“活”在新业态的兴起。森工林区传统优势产业正依托互联网不断延伸新链条,“互联网+林下经济”、智慧旅游、云端消费等新业态方兴未艾。新型市场主体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森工企业创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不负绿水青山:英雄精神永传承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伊春林场职工,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
在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中,伊春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服从大局、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主动转型,展现出英雄故乡的光荣传统和改革斗志。
位于铁力林业局公司的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生前的工友、75岁的老党员张道廷是一名义务讲解员,从2009年开馆至今,他一讲就是12年。
“我要把马永顺的故事一直讲下去,直到我讲不动为止。”张道廷以这样的方式成为马永顺精神的传播者、传承者。
在伊春的改革过程中,“爱国、创业、创新、奉献”的马永顺精神始终在小兴安岭的各个角落里闪光发亮。
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力林业局公司调查规划设计队工程师武臣战,几十年扑在野外做调查,研究出人工外业和先进技术高效融合的调查模式,使森林调查外业工作效率提高一半以上。
全国劳动模范、乌伊岭林业局公司森林消防大队503瞭望塔塔长胥鲁新,32年默默守望茫茫林海,每年在瞭望塔上一住就是200多天,他守护的区域26年来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5年前受到总书记鼓舞和关怀的刘养顺,当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年光荣入党。戴上党徽的他,带领左邻右舍开饭店、搞民宿,互帮互助,一起靠自身奋斗创造幸福新生活。
人心齐,泰山移。点滴星火正汇聚成改革发展的燎原之势,不断释放出改革红利和青春活力。
改革未有穷期,伊春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持续理顺,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久久为功,人才匮乏、资金不足、高精尖产业与技术缺失的瓶颈亟待破解……伊春的改革发展仍在路上。”伊春市委书记赵万山直面难题。
“困难很多,我们信心也很足!”李忠培坚定地说,“‘十四五’期间,伊春森工集团将深入推进改革和创新,为持续回答好‘林区三问’注入强大动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这个沉淀着时代印记的老林区,再一次将自己置身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决心以勇立潮头的使命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一个国有林区的新贡献。
5月8日,在马永顺纪念馆,张道廷在讲解的最后为记者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旋律悠扬动听,表达了伊春林区儿女的共同心声:
“我真爱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真爱这片绿色的家园……
要守住这片古老的森林,要守住这片人间的乐园……”(记者 迟诚 宋平 杨玉梅)
迟诚 宋平 杨玉梅 中国绿色时报 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