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绿海苍茫,改革的浪潮奔腾不息。
带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带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扬帆奋楫,不断用改革的力量推动发展的“加速度”。
70年来,为了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据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837.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8.39%。与1998年相比,国家实施“天保工程”20年间,森林面积净增99.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2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3.01亿立方米,保持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覆盖率持续增长态势。
70年来,林区始终坚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职工收入,全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深远山居民搬迁,一个生态良好、职工增收、社会和谐的美丽林区呈现在世人面前。
艰辛探索: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70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一次次改革探索,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能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木材产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截止到2015年林区全面停伐,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2亿多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倍,有力支援了国家建设。
但持续高量采伐,让林区“入不敷出”。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有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
为摆脱困境,林区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原则,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资源放在首位,稳妥地搞好林区生产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从1990年起,逐步实现了更新跟上采伐,林产工业和木材综合利用得到了长足发展。
1995年12月19日,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从此,林区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全面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发挥国有大型森工企业的重要作用。
1998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区迎来了改革的春天。此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林区木材产量由过去的380.6万立方米减少到229.6万立方米。
2011年,国家启动了二期“天保工程”,林区的改革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木材产量由229.6万立方米减少到110万立方米,为森林的休养生息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伐之后,共有1.6万余名原从事木材生产的职工实现了转岗安置;供暖、供电、供水、物业等社会职能移交属地政府,近5000人的身份实现了转换。
2017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重点国有林管理机构,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历次改革“瘦身”,一个精简高效的国有林管理机构正在形成,林区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成功实践:走出一条践行两山理念的绿色发展之路
立足林区绿色资源优势和特色,2021年1月,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整合成立了产业事业部,统筹开展市场调研、产业谋划、经营管控和招商合作。组建碳汇公司、旅游公司、林下产品开发公司,积极推进森林碳汇、旅游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全力锻造绿色发展“主力军”,打造大兴安岭绿色品牌。
2021年4月8日,内蒙古森工集团举行林业碳汇(VCS)首宗挂牌成交。2017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销售碳汇产品交易额累计突破3000万元。
从“卖木头”到“卖指标”,内蒙古森工集团积极将林业碳汇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产品货币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发挥了积极作用。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探索实践远不止于此。
春赏兴安杜鹃,夏游浩瀚林海,秋看五彩斑斓,冬观冰天雪地……
从南向北,从全域旅游到四季旅游,林区已先后打造了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多个3A级旅游景区,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林区旅游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林下产品的火热。内蒙古森工集团因势利导,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药、林菌、林蔬、林畜、驯鹿、水产等林下种植养殖业,推进沙棘、榛子等经济林培育,打造全国绿色林特产品生产基地,目前,仅沙棘种植面积就已达10万亩。
林下产品公司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充分利用线上流量带动线下产业发展。仅在中粮电商平台“我买网”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林业产品公司林下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76万元。电商销售“砸单”使“冷极”品牌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内蒙古森工集团结合主责主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需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激活“亮点”:国企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阿尔山市、阿尔山森工公司秉持“一片林、一条心、一家人”理念,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同推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阿尔山森工公司和阿尔山市政府三年投资近13亿元,对伊尔施地区的道路交通、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排污管道、高架线路进行整体改造升级,通过亮化美化硬化绿化,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共享一片蓝天,共饮一江清水。阿尔山地企双方彼此交融,风雨同舟,共创佳绩。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阿里河森工公司直面企业自身存在的“痛点”对症下药,制修订各类规章制度234项,修订工作职责260项,以现代企业制度有力推动企业运行和科学化管理,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社会治理和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变革,莫尔道嘎森工公司遵循林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的政策框架和法律依据,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率先在全林区高质量完成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移交,为内蒙古森工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整体推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一个个可操作性强、效率高的实践案例,是林区实现改革动能转换成改革成果的一个个缩影。
硕果累累催生新动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林区儿女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奋力谱写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孙勇 张林静 米何妙子)
中国绿色时报 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