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白恩培近日在昆明市调研时强调,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收调整结构,围绕生态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步伐。
盛夏昆明,青山叠翠,万木葱茏。7月31日至8月1日,白恩培和随行的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在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冒着绵绵细雨,深入嵩明、禄劝、富民等县的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就农业产业化、绿色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94%的面积为山区。云南能不能依靠发展种植业、林产业、畜牧业,与全国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昆明的郊县能不能走一条围绕生态发展产业的富民强县之路? 近年来,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省委书记白恩培的心头。
走进嵩明县杨桥乡龙街村委会核桃苗圃,白恩培就与苗圃主人张兴发攀谈起来,从收入情况到苗木嫁接技术,省委书记都一一问到。“苗圃有多少亩?”“30亩”。“收入怎么样?”“去年光卖种条就有15万元的收入”。当得知这家苗圃在省林科院的专家帮助下,通过高枝嫁接等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云新14”、“云新34”等优良品种时,白恩培十分高兴。他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任何一种作物都有一套栽培技术,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科技意识,没有科技支撑,什么都搞不好,发展产业一定要有良种良法,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要像培养烤烟人才一样培养绿色产业人才,使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林业科研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优势,不断研究新技术、新情况、新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新宏核桃育苗点,郁郁葱葱的核桃苗吸引了省委书记的目光。沿着泥泞的田埂路,白恩培边走边看,边看边问。当了解到这个50亩的育苗点已育苗80万株,可推广种植5万亩时,白恩培十分赞赏。他说,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要多搞这样的示范点,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坚持长短结合,长期效益账、短期效益账一起算,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无论是深入科技示范园,还是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白恩培最关心的仍然是农民的增收,最牵挂的仍然是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最关注的仍然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茂山村委会杉松营村民小组是禄劝县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今年初,该村按照“一池三改”的要求,节柴改灶162眼,建沼气池85口,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昔日脏、乱、落后的山村面貌焕然一新。走进杉松营村民小组严明富家整洁宽敞的院落,白恩培饶有兴趣地看了他家的沼气池、猪圈和厨房,仔细询问了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白恩培对该村通过能源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十分满意,他叮嘱大家,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有群众意识、生态意识和商品意识,要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只要老百姓支持、满意,我们就要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扶持,只要市场需要,我们就积极鼓励。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汽车在富民县的青山碧野间穿行,沿途缀满枝头的葡萄吸引了省委书记的视线。
走进永定镇丁家营村葡萄协会会长张贵华的大棚葡萄园里,白恩培仔细了解了该县的葡萄种植情况。听说富民于1984年引入葡萄栽培至今,已种植发展了7800多亩,总产量1万多吨,实现产值3200多万元,省委书记满意地笑了。他说,发展产业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扬长避短、择优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选好一两个产业重点发展,深度开发,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重点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要避免什么都有、什么都形不成规模的散乱杂局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
调研期间,白恩培反复强调,我们决不能把老百姓的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决不能把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富民强县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定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围绕增收调整结构,围绕生态发展产业,加快绿色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
白恩培沿途听取了嵩明、禄劝、富民三县的工作汇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图片说明: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嵩明县龙街村委会核桃苗圃调研。【本报记者 杨 峥摄】)
沈向兴 云南日报 2007年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