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德班笔记:一场务实且期待满满会议遭遇重重坎坷





往日的德班,仿佛是地球边上默默的一角,世界气候大会一开,使它一下成了广为人知的舆论中心;一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似乎使气候问题退居边缘,德班会议的召开,又使它重新成了关注的焦点。
客观存在的气候变化问题并没有因为其他热点的出现而变凉。德班会议前夕,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发布《温室气体公报》称,根据世界范围的监测,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又攀新高,极端天气事件更为频繁。中国发布了气候变化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对气候变化的高度重视,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以及今后努力的目标和国际谈判的立场,力促德班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同时,中国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数据和事实指出,在近百年尺度上,中国地表的升温与全球一致;三江源区的冰川大部都在后退。会议前夕,又有媒体炒作英国一个研究组的数据作假的“气候门”,有关专家立即指出,即使那一个研究组的数据全错了,也不能颠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基本结论,因为那是由世界多个研究组作出的一致结果。
由科学家首先提出的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普遍和深刻的认识,导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的系列会议,各国政治家和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其中。这次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人来到德班,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一轮的努力。德班会议的议题诸多,但核心的期待是: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是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历史性承诺的文件,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明年就要到期了,如何在2012年后延续和完善议定书是一个具有实质性的重要议题;同时,为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已确定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和技术转让如何落实并开始行动,是另一个受到高度关切的重要议题。
德班会议是困难的。难在两点:基本的难点是各国(和国家集团)发展阶段不同,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不同,国家利益和关切不同,尤其是有的发达国家对自己应担责任缺乏应有的意愿。根本的难点是难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经过200多年达到了高度现代化水平,同时伴随着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尽管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对这种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它们却难以或不愿意改变这种发展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谈判中的困难是国内困难的延续。
德班会议也是有希望的。一是大家分享着同一个地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各国有着长期利益的一致性,毕竟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要;二是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从“公约”到“议定书”,从巴厘、哥本哈根到坎昆,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工作框架、共同认可的原则、初步的努力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提出的行动指南。德班是在这个基础上往前推进。即使有的国家“推进”意识不强,恐怕也不愿承担谈判破局的责任。
德班会议的特点是务实。相对哥本哈根会上带火药味的“高温”,现在多了几分冷静。分歧矛盾客观存在,解决的办法虽然少不了吵架,更需要耐心的谈判,明智的磋商。各大国更应以全球胸怀和历史眼光,出于对后代和物种的责任感,公平、公正、科学地对待各方的诉求,以达到全面、平衡的协议。
中国代表团的一百多位成员,在团长的领导下,以积极、开放、务实的态度,参加了大会和几十个工作组的谈判与磋商。与基础四国、发展中国家、各小岛国和发达国家多次交流、讨论,并频繁举办双边多边会议。他们夜以继日,甚至无暇看一眼德班这个海港城市是什么模样。中国代表团在各项议题中既坚持原则又表现出必要的灵活性。
东道国南非不仅为大会提供了各项支持条件,而且希望“在复杂的磋商中发挥主导作用”。非盟各国也鼎力支持南非,主场发力,力争德班会议成为有成果的里程碑,他们说:“非洲大陆不能成为议定书的‘坟墓’。”
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旋律是绿色、低碳发展。尽管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仍有不确定性,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已成了广泛的共识。在德班,人们经常把“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并提,正是意识到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长远战略;而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致性,已经是一个不需争议的常识。无论德班会议具体成果大小,它都会增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中国来说,应对气候变化从一个侧面推动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这不仅是为了争得国际上的主动,更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不致陷入不可持续的危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世界上。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一面在创造着高度的现代文明,但同时,频繁发生的穷兵黩武,也显示出现代人仍未完全摆脱原始野蛮的烙印。在这样的国际秩序下,人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有哪一个能在190多个国家间求得全体一致的解决呢?!气候谈判所确定的多边协商一致的框架是少有的、难得的,指望它短期取得重大突破是不现实的。只要能在正确的轨道和原则的基础上,一步步取得阶段性进展,就是理智的胜利。本文搁笔时,德班会议已进入最后一天的冲刺,相信它不会无果而终。
12月9日于德班
(作者为德班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日报》(2011-12-13 三版)
图片说明:一名非政府组织成员手持“绿色气候基金储蓄罐”表达诉求,希望发达国家尽快向发展中国家兑现向“绿色气候基金”提供资金的承诺。新华社记者李启华摄
杜祥琬 中国科技网 2011-12-13

关键词 科技  生态  环境  环保  温室效应  国际合作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