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高原所在白马雪山典型森林群落完整性格局及驱动因子方面取得进展



图1:研究样地位置


图2:不同海拔物种丰富度、暗多样性及群落完整性指数的变化


图3:影响群落完整性指数的主要因子

  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确保生态系统功能和韧性至关重要。“暗多样性”(dark diversity)以及衍生出的“群落完整性”(community completeness)概念的出现突破了仅使用“物种丰富度”等传统指标的局限。作为一种相对度量,群落完整性可以用于在不同区域或跨区域的不同群落直接进行生物多样性比较,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栖息地的恢复和物种入侵管理方面意义重大。
  高原所“森林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依托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的4块1公顷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针对沿海拔梯度分布的四种典型植被类型云南松林(2900m)、曼青冈林(2900m)、云南铁杉林(3020m)及长苞冷杉林(3588m),系统研究了其物种丰富度、暗多样性和群落完整性格局,并进一步探讨了非生物因子、多样性指标和土壤养分对群落完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物种丰富度与暗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完整性之间呈现显著差异,且整体随海拔上升呈下降趋势。根据群落完整性的排序,建议加强对云南铁杉林的保护力度,并对长苞冷杉林实施必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土壤pH、功能多样性以及系统发育多样性被识别为群落完整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其中多样性的多维特征(功能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其变异解释贡献最大。该研究特别强调,在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时,需将群落完整性指数与其他生态指标结合使用,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ple dimensions of biodiversity jointly drive community completeness in Baima Snow Mountain typical forest”为题,于2025年9月12日在线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IF=7.4)上,高原所黄小波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苏建荣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感谢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对该研究的支持。该研究得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CAFYBB2022QC002-2,CAFYBB2021ZA002)、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2022FY100201)以及云南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02501AT070180)资助。(黄小波)
中国林科院  2025-09-12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森林群落  群落完整性  生物多样性  物种入侵  云南松林  曼青冈林  云南铁杉林  长苞冷杉林  白马雪山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