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26日电(记者刘海、谢建雯)在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的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内,连片枸杞树萌发新绿。园中一角的滑轨式遮雨棚、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设施,让枸杞园看上去科技感十足。
这里是宁夏枸杞气象服务中心与企业共建的枸杞气象野外试验基地,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张磊和团队针对枸杞各个发育期遇到的气象问题开展观测研究,科学服务枸杞田间管理。
图为2023年6月15日,采摘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百瑞源枸杞种植基地采摘枸杞。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比如春季萌芽期、花苞期要进行霜冻等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评估,夏季盛果期要关注降水对裂果的影响。”张磊说,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供可靠的生产建议和病虫害措施,有效确保了枸杞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改变了种植“靠天吃饭”的困境。
枸杞是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药用历史已有3000余年,其护肝明目、补肾益精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药典中均有记载。现代医学证明,枸杞中含有的枸杞多糖、叶黄素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宁夏是中国枸杞主要产区之一。然而,因高端加工能力不足,宁夏枸杞产业曾一度停留在只销售干果的初级加工阶段。
近年来,宁夏着重引导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技攻关,建设平台园区,培育科技型企业,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70余项,投入科技资金近2.9亿元,推动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李帆正忙着提取枸杞红素,进行实验室阶段的片剂产品应用转化。
2023年6月15日,采摘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百瑞源枸杞种植基地采摘枸杞(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枸杞红素已被证实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目前我们主要是做剂量安全实验,提升口感,最终将其转化为口服含片。”李帆说,不久的将来这一科研成果将“走出”实验室,一粒小枸杞的功能附加值会产生倍增效应。
“从田间到车间再到消费者舌尖,每一粒好枸杞背后都有科技创新的故事。”宁夏枸杞协会会长、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说,近年来枸杞产业发展之所以欣欣向荣,关键是向“新”而行。
据郝向峰介绍,以百瑞源为例,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让好枸杞变身好产品,如今已拥有“锁鲜枸杞”等4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
作为枸杞界“新宠”,企业改良工艺研发的创新型产品锁鲜枸杞,将晾晒时长从120个小时缩减到20小时,有效保留了水分和营养,枸杞色泽更鲜艳、口感更软糯,而且能当零食直接嚼着吃,很受年轻人喜爱。
2023年7月21日,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中卫市杞园春枸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准备将鲜枸杞进行烘干处理。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过去枸杞按斤卖,现在按克卖,1克锁鲜枸杞能卖到1.2元,翻了几十倍。”郝向峰说,企业目前已开发出6大系列70多个单品,大大丰富了枸杞产品线,“我们每年研发投入过千万元,但非常值得”。
截至2023年底,宁夏枸杞保有面积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加工转化率35%,精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90亿元。
在消费者越发强烈的养生需求驱动下,近年来枸杞消费量逐年增长,拉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根据宁夏谋划编制的《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千亿产值发展规划(2023—2030年)》,宁夏将从种植、加工、品牌、销售等多端发力,延链补链强链,规划到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郝向峰说,企业正着力打通种植、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孤岛”,未来将实现智慧枸杞园、数字化车间和互联网精准营销之间的“数智化”管理。
新华社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