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不同地理种源树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杉木不同地理种源树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Tree ring responses of different Chinese fir provenances to climate change
造林树种种源选择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探讨主要造林树种不同地理种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树木种源生长的影响已成为亟需探讨的重要科学问题。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段爱国研究员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31370629)资助下,基于设置于南亚热带广西柳州33年生杉木全国种源试验林,研究了52个杉木地理种源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早材密度和最大晚材密度等7个树轮指标对温度和降水量月值与年值数据的响应。研究发现不同树轮指标对气候敏感程度不同,树轮宽度年表相对于树轮密度年表敏感度更大,整轮宽度及最大晚材密度与气候因子相关最紧密。上年7月和当年8月温度、年平均温和年最高温是影响整轮宽度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而当年4月的降水量是影响最大晚材密度生长的关键气候因。不同种源整轮宽度随温度的升高呈差异化的下降趋势,如未来温度升高1℃,杉木不同种源树轮宽度生长量将平均下降18.5%,中亚热带中心产区生长量较高的种源受温度升高的影响相对更大。筛选出15个未来气候变化下南亚热带可供选择的高或较高生产力种源。
该研究对杉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重要分布区南亚热带杉木造林种源选择具有重要指示依据,可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对策提供可靠数据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林业科学研究期刊上。
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