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林草年度盘点|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蹄疾步稳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



武夷山国家公园——玉女峰


大熊猫国家公园——冰火唐家河(陶剑 摄)


太行山自然保护区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青岛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



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刘英 摄)

我国正在建立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蹄疾步稳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
我国自然保护地事业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开展,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候选区正在创建,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正蹄疾步稳地全力推进。
——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了归口统一管理,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大刀阔斧地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历史上形成的交叉重叠、边界不清、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自然保护地国际认可度突出,我国目前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41项,数量均居全球第一……
2022年,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部署,构筑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迁地保护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立柱架梁,构建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会同国家公园工作专班、国家公园中心、国家公园研究院合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2022年1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11月30日,国家林草局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正式印发了《方案》,并于12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我国建立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研究出台《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编制《实施细则》,并开展第一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审核评估,已基本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实地调查评估;组织中科院生态中心、国家林草局规划院、中咨公司等单位编制了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
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开展了“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成果。围绕重点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加快推进黄河口、秦岭等12个新一批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
科学论证,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2022年,风景名胜区的整合优化工作全面启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风景名胜区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边界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
制定规则打牢基础。全力配合自然资源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再完善工作与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同步进行,召开整合优化预案再完善动员会,保护地审核专班再次集中与部专班联合开展工作,对3条控制线及相关保护地进行串联审核,经过三上三下、3000多个工日联合审核、反馈修改上报,基本完成了“三区三线”划定任务。多次召开专题会研讨全国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工作。经实地调研、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与省级层面沟通,于2022年7月形成《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规则》,为推进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编制优化预案。2022年7月28日,保护地司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
为指导各地平稳推进相关工作,保护地司与众多专家组成多个联合指导组,共计62人次分赴北京、山西等15个省市工作110天次,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预案编制工作。在9次专题会和专家座谈会、7省市专题调研和30余次修改的基础上,印发了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工作规则和数据汇交要求,编制了风景名胜区有关文件资料汇编;组建指导组,深入15省市传达解读规则,指导编制预案;组织审核专班集中联合审查,并组织专家对103个风景名胜区预案进行抽查,连续3个月不间断、历经6轮完成了审查工作。经多轮审查和修改,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审查,并一体纳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针对各类自然公园面积过小、破碎化程度严重等问题,与林场种苗司联合召开森林公园整合优化视频会,发文指导地方进一步修改完善森林公园整合优化预案、处理矛盾冲突。
现已起草上报国务院的整合优化工作报告,形成了《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对方案的结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完善。
建章立制,护航自然保护地体系行稳致远
成立立法起草工作专班,重新起草了《自然保护地法(草案)》,并向全国人大环资委作了专题汇报。配合起草了《国家公园法(草案)》,于11月23日通过部务会审议后上报国务院。研究制定了《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于2022年 6月1日正式印发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经自然资源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已正式报送自然资源部。《风景名胜区条例》将结合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进一步修改完善。制定的《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原则通过了国家林草局局务会审议。制定了省级林长制督查考核中“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激励市(县)评分办法和年度考核评分办法。
服务基层,加快保护地审查审批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保障,推动涉及自然保护地的重大项目落地。截至目前,承办的258项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重大项目全部办结,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项目实施。
加大审批力度。保护地司全年共组织评审并批复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和总体规划、1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32处国家级自然公园新建和范围调整;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审查并提交自然资源部报国务院审批。
提高审批效率。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2个审批管理系统,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力量审查了167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海洋公园总规和详规以及587个自然保护区项目。
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浙江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审批权委托下放,李春良副局长代表国家林草局与浙江省林业局签订协议。
强化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审查工作规程》等3个制度文件,起草《关于规范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筑设施审批管理的通知》,规范和简化委托许可事项的审批材料和程序。
强化监管,守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遥感监测实现全覆盖。会商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从2022年起将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情况遥感监测范围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展至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监测周期国家公园一季度一次,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半年一次,其他自然公园一年一次;现已开展12批次遥感监测,派发问题点位21892个,组织地方进行核查整改。
“绿剑行动”整改基本完成,全部30个重点督办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完成验收销号或“挂账处理”。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与中国海警局、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开展“碧海2022”“绿盾2022”等专项执法行动,与农业农村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和渔政执法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自然保护地长江十年禁渔和水生生物保护情况进行调度。
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先后两次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涉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派员参加别墅清理部际调查组,对山东济南、平度有关风景名胜区内违建别墅问题进行核查。
标准引领,推动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领域标准体系,是自然保护地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
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领域标准体系。在局科技司、保护地司、国家公园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标委会秘书处多次召开会议,推进自然保护地领域的标准体系优化工作。以服务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对原有标准整合、精简和优化,形成自然保护地领域标准体系,并于2022年7月由国家林草局科技司、保护地司联合印发,为今后组织标准制定、修订和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公开征集部分标准文本。2022年9月,公开征集《自然保护地社会经济调查评价指南》《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自然生态风险(含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规范》等4项自然保护地领域标准文本,确定标准起草牵头人遴选原则,提出4项标准起草征集初审意见,经标委会组织研讨一致同意后,已报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另外,标委会立项申请《自然保护地标识规范》得到批复。
交流互鉴,国际履约合作精彩纷呈
2022年5月18日,召开第三次中法自然保护线上研讨会,交流中法在国家公园品牌建设方面的经验,分享两国国家公园品牌建设路径,并开展互动交流。
9月28日,双方召开第四次中法自然保护线上研讨会,交流中法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数据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最新技术动向和行业发展态势,约600人在线参加。双方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举行了非正式会谈,就2023年合作方向进行讨论,初步形成工作计划。体现了中法双方推动自然保护管理合作走深走实的共同意愿。
国家林草局代表还参加了由法国生物多样性局主办的生物多样性履约机构合作伙伴会议,与法国、欧盟、德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代表就自然保护工作进行了研讨,国家林草局代表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题,介绍我国保护成效和重点合作领域。
全程参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保护地司派员代表国家林草局全程参加了12月3日—19日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名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国家林草局代表团参与多个议题谈判,圆满完成此次大会谈判任务。
积极参与大会边会,为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声。在COP15期间,在森林管理委员会(FSC)举办的以“推进森林管理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解决方案”边会上,中方代表以“国家林草局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所作的贡献”为题,向50余位国际与会者介绍国家林草局在物种和栖息地保护方面的工作和成果;在云南省林草局主办的“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上,中方代表向150余位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成效,并取得良好效果。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顺利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分别作为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项目和我国2023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地方编制完成武陵源、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江并流3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推进内蒙古、西藏、海南相关申遗工作。
武功山、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组织审定2022年度中国房山、五大连池等14处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进展报告,并完成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确定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作为2023年度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项目。
推进中法、中俄、中德非等双多边国际合作交流,与俄方就东北虎豹跨境保护区合作政府间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并报国务院正式批准,正在等待适当时机签署。
广泛宣传,积极展示自然保护风貌
举办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2022年6月11日,保护地司与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全面回顾我国世界遗产创建历程,充分展示世界自然遗产风貌和保护成效,以“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向公众奉献了一场世界自然遗产成果荟萃的视听盛宴。据统计,全国有5000余人线上参加主题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媒体关注度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余家中央媒体和几十家地方媒体参与宣传报道,点击量超过1亿人次。
《秘境之眼》品牌成功出圈。保护地司积极组织素材征集,并持续将征集来的优秀视频向《秘境之眼》栏目推送,2022年视频被《秘境之眼》采纳、播出363期,传播总触达130亿人次,在“央视一套”微博、微信、秒拍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累计覆盖超3.8亿人;在央视频APP推出白头叶猴、河狸等8路慢直播,首推VR长、短动物纪录片及“乐在秘境”“爱在秘境”“奇在秘境”等精彩视频6.5万条,总播放量达2926.8万。
为配合做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你记忆中的美丽影像”《秘境之眼》精彩影像点赞活动,经过专家组对上一年精彩视频节目的评选,共有32条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精彩视频入围,获得超814万点赞票数,活动系列保护区视频播放量超83万余次,H5端内访问量超147万。同时,活动期间秘境之眼账号涨粉超2.3万人次,日粉丝增加最高达9400余人,并带动秘境央友圈涨粉超2000人次。
新华网和新闻网客户端、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环球网、第一财经网、国家林草局官网和官微、中国林业网、《中国绿色时报》等主流媒体对“2021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年大事”进行了宣传报道,仅新华网客户端浏览量就达到了102.9万人次。参与完成央视《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纪录片,即将播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3-01-13

关键词 生态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